“他媽的……這個斗氏是一族還是一國啊,鳥毛大車都有六七百,牛逼!”
斗氏的大車就是武罡車,有一定的防御力,至少防箭矢沒問題。防戰車、騎兵的效果自然也是相當不錯,進入開闊地,連成一片,直接就成了一座“城池”。
楚軍每每和晉國大戰,重頭戲就是步兵,戰車互毆的效果隨著技戰術的升級,已經大打折扣。
加上金屬工具的擴散,土工作業的效率上來之后,戰車想要像原來一樣,在規定的地點完成規定的任務,難度系數極大增加。
國力資源在軍事裝備上的傾斜,逐漸由戰車,轉向更加完備的步兵方陣,也就不再奇怪。
楚國國內每個山頭,都有自行對外擴張的實力,其中最厲害的,就是斗氏。也就是斗氏一分為四,當初還是一個整體的時候,斗氏長期執掌楚國國政。
一應對外戰爭,往往都反應了斗氏在當時的國內國際需求。
十個令尹有八個是斗氏出身,可想而知。
“上將軍,黽關、西關兩處,斗氏可能會分兵。”
“噢?阿文,說說看你的想法。”
新編義士二大隊大隊長姜文是齊國人,但他畢竟是做過“技擊”的齊國人,三年前,年老的齊侯發過飆,帶著魯、衛、宋、鄭、陳等等大小十幾個國家,在淮水附近搞武裝游行。
當時楚國正在舔舐傷口,正處于吳國暴力傷害之后的恢復期,在淮水流域,正在重點經營白邑和州來城。
但這兩個地方,鉗制了蔡國的發展,加上楚國在蔡國西北方向上還有國土,等于說就是兩頭夾擊。
這個狀況,有點類似宋國之前的地緣環境,吳晉兩個超級大國夾擊,直接把宋國的未來斷送。
蔡國于是就和楚國外放的山頭勢力發生了摩擦,從爭水、爭桑葉,逐漸升級到武裝沖突,最后沖突升級,變成邊境沖突。
蔡國也清楚,很有逼數,知道不是楚國的對手,哪怕楚國已經被吳國爆打過,正處于恢復期,也不愿意在恢復期發生劇烈沖突,但也不是蔡國可以對抗的。
于是蔡國就在國際上找幫手,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吳國,然而吳國當時出現了“騎虎馭龍南巢氏”作亂,沒有搭理蔡國的要求,只是口上頭表示楚國犯蔡國,雖遠必罵!
一句話,口頭譴責闊以,拎著砍刀繼續從揚子江看到淮水上游,那不行。
大家都很忙的好不好,白天還要上班的呀!
然后蔡國就找上了晉國,但晉國當時也有麻煩,晉侯死了個太子,諸公子爭得比現在的楚國還要可怕。國內正較勁呢,哪有跟你這個癟三逗悶子。
沒辦法,蔡國又找上了老牌大佬齊國。
齊侯有點老,但他不服老,正好琢磨著搞死附近的萊國、紀國等等廢物,可國際威勢得先起來。
于是乎,齊侯就號召了一下,也沒說會盟,就說這荊楚的帶頭大哥撈過界,咱們跑去嚇唬嚇唬,這嚇唬好了呢,每人出場費一千,怎么樣?
魯宋鄭衛等國一看,大佬開錢,那還尋思啥,站場子沒問題。
于是就搞了一通武裝游行,把楚國嚇了一跳。
然而楚國雖然認慫,也沒說怕了齊國,幾個馬仔跳出來就大吼有種來干啊,誰怕誰啊!
雙方對噴一個月,這事兒,就算過了。
連根鳥毛都沒有掉,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也算是完美解決了問題。齊國稍稍地顯露了一下還算結實的筋骨,楚國繼續保持著低調發育的特色,蔡國的地緣環境也得到了改善,列國都拿到了好處費。
完美。
沖著這個完美,當時的蔡侯,就尋思著國際上找個大佬還是挺好的,就把自己的小女兒,打算嫁給齊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