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朱漆長著,喃喃道“莫非這是神筆?”
“哈哈哈哈……”
李解大笑,見一群鱷人躍躍欲試的狗模樣,招了招手道“想玩就過來試試。”
沙東見狀,頭一個上前“首李,這可是和老家放的風箏,是一個道理?”
“不然你以為呢?”
“原來如此。”
在江陰邑時,李解就放過烏龜風箏,這鄉野之間的趣味,橫豎也不是很多,給人一些消遣,也算是勞逸結合。
沙東也是放過風箏的,只是沒放過這么大的,而且還是大龍風箏,那感覺體驗都是大不相同。
當下接過李解手中的繩索,然后或拽或拉,很是帶勁。
“小羆,如何?”
“這大龍,伯父之后還要殺么?”
“你說要不要殺?”
李解不答反問,看著熊生。
原本還在震驚的楚國閽者,一聽李解這么問,魂靈都要嚇得出竅,趕緊看著自家大王,飛快地擠眉弄眼,唯恐熊生回答不好。
“它也逃不走,伯父既能制它,便活捉……留它性命也好,終是有靈之物。”
聽到楚王熊生的這個回答,閽者松了口氣,目光中露出了欣慰。
在閽者看來,自家大王要是回答要殺了那天上的大龍,只怕會惡了漢子,說不定反而會增添漢子殺心。
然而李解根本沒想那么多,出來放風箏,就是好玩而已,看楚國人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他也蠻爽的。
最終大龍還是落了地,不過落地的時候,楚王熊生已經返回了渚宮睡午覺,醒來之后,便問大龍怎么樣了,才有宮婢告訴他,那大龍,已經被漢子活捉,嚴加看管起來。
聽說大龍還活著,楚王熊生倒是松了一口氣,他是真的為那頭大龍揪心,因為他很清楚,漢子伯父很厲害,無人可敵,伯父要殺大龍,誰也攔不住。
過了幾天,郢都就傳開了故事,一是“放龍點睛”;二是“楚漢和睦”。
這兩個故事傳出來之后,郢都的楚國令尹斗皇,差點氣得尿血,入冬之后,竟然嘴角長了燎泡,吃啥啥不香,實在是……上火啊。
原本斗皇的打算,就是過個幾年,只要機會成熟,就讓楚王換個人。
甭管到時候是不是漢子國的對手,反正現在得先惦記著不是?
可現在,真心是沒辦法操作。
“放龍點睛”一事,說明什么?說明我大楚國也是有神人降世啊。
這個神人不是別人,就是咱們家大王,跟東吳的大妖怪一樣,絕對非同小可。
要不然怎么掏出朱漆硬筆一支,點了一下龍眼,這龍……就飛上天了呢?
當然了,這龍聽說后來又被漢子國的國君李解給活捉,那是后話,不必在意這些細節。
但自家大王能夠點龍睛而使其飛升,這說明就是不簡單,非常人也。
有了這樣的故事,只要不夭折,想要通過明面手段來讓他下臺,基本沒戲。
“鬼神”在列國之中的地位都不低,但是在吳楚大地,尤為重要。
老妖怪放任楚國人把他編排成吃人大妖,也是有別樣考慮的,能夠靠名聲就嚇住別人,又有什么好拒絕的呢?
于很多楚國老頑固而言,自家大王有這樣的神異,肯定是與眾不同的,是受到冥冥之中“鬼神”護佑的。
否則,自家大王現在應該死在渚宮啊,死因是他殺,殺人兇手,漢子國國君李解!
現如今李解不但沒殺,還傳出“楚漢和睦”的故事,楚王熊生更是親切地稱呼漢子國國君李解為“伯父”,那怎么地……也算是親戚了吧。
就沖這兩個故事,現如今在郢都的任何一個楚國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