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尹!上尹!上尹!大喜啊上尹!”
郢都,楚國令尹的官署外,外來的使者被謁者飛快地帶到了大堂中。
令尹斗皇有些詫異,問謁者“喜從何來?!”
“汝將濟泗之事,快快說于上尹聽!”
那使者氣喘吁吁,連忙將帛書呈上,然后說道“稟上尹,齊國會盟中原諸侯,已經出兵!賤私出發時,列國已經會兵于無鹽邑,除魯國之外,列國皆領齊侯之賞。”
“魯國?”
“前來時,齊侯曾言‘魯國無禮’,或是要攻魯?!?
“攻魯?!”
這個消息讓斗皇整個人都精神了。
直接讓齊國出兵跟漢子國互毆,可能性不大,漢子國的戰斗力如何,列國其實都心中有數,光靠一家兩家來正面決戰,沒戲。
而且齊侯也不可能學李解的操作,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跟人互毆。
當年“李解伐蔡”,那真是孤軍在外的腦殘行為。
雖說現在列國士人都在吹捧,說這是漢子深謀遠慮,這才有了這份家業。
但真的讓列國諸侯效仿李解,沒一個愿意這樣干的。
玩好的可能性太低了,玩脫的概率是無窮大的。
所以斗皇首先可以肯定一件事情,齊侯不可能直接找李解正面決戰,他年紀大了,決戰肯定要打,但不是一上來就要打。
肯定是徐徐圖之,半輩子都忍了,還差這最后十天半個月的?
春天的泥濘,會讓行軍效率大大降低,漢軍再能打,泥濘也是無法解決的客觀狀況。
就算組織纖夫,倒春寒也一定會讓大量的纖夫病倒。
這種非戰斗減員一旦拉高,漢子國有多少家底可以???
斗皇腦子里推演了一番,于是道“老夫若是齊侯,必先攻魯。攻魯,魯國必向外求援……”
曾經齊魯爭雄,魯國喊來的救兵有兩個。
一是吳國,二是楚國。
是這兩個狗國家特別心地善良,有著超越時代的國際主義精神?
顯然不是,純粹是兩個國家都是借著“抗齊援魯”的名義,順手就把淮水兩岸的國家給滅了。
“淮夷”幾百個部落的誕生,就是因為“淮夷”前身的幾十個國家,被這兩個狗國家給順便滅了。
后來的吳楚爭霸,死掉的“淮夷”不計其數,后遺癥一直影響到現在,乃至整個“淮夷”的發展,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全方面衰退。
甚至有些“淮夷”的文明結構,直接退化成了漁獵部族,一個吳國的鹽城一把手,羿陽君姬玄,就能讓淮下兩岸的“淮夷”像狗一樣地聽話。
當年魯國向外求援,是有強國、大國愿意幫忙的,幫忙的好處實在是多啊。
但是現在,魯國想哪兒求援?吳國自顧不暇,這一點,斗皇心知肚明。
“衛鄭宋陳四國,可有前往會盟?”
“宋國大相戴子、鄭國國相鄭城子、衛國國君衛侯,都是親自前往會盟。陳國……雖見陳人,但未見陳君,聽陳人說,陳侯前往淮中城,探望外孫。”
使者這么一說,斗皇雖然詫異陳侯外孫這個事情,但還是沒有去理會,而是琢磨著幾個國家的可能性。
“魯國孤立無援!”
斗皇瞬間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在北部邊疆區的力量,已經非常的松散,大量的邊防軍為了壓制五湖豪族,都紛紛調遣回了姑蘇。
此時吳王姬虒掌握的吳甲、健旅,規模及其龐大,就是為了方便彈壓五湖豪族。
只是五湖豪族現在都是非常的聰明,上朝就是隨身攜帶“先王遺詔”,回家就是清點“庶常吉士”的人數。
不管是“先王遺詔”還是“庶常吉士”,五湖豪族都有,而且發展的情況越來越惡劣,他們不但在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