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京城造紙十一廠銷售科一行人出現在滬市火車站廣場。
“張科長,這人生地不熟的上哪打聽消息去啊?”銷售人員苦澀看向張建設。
“姓蘇的忒不是東西了,老老實實拿錢走人多好,非要搞幺蛾子,害咱們挨罵受累。”
“臭顯擺唄。”
“行了,事已至此抱怨還有什么用?”
張建設沒好氣地制止抱怨,緊接著又瞪了一眼第一個說話的同事,“天天閑的把腦子閑壞了是吧?用屁股想想,一萬多包衛生巾,除了百貨商場和零售店,還有什么樣的渠道能在短時間內消化掉這么多產品?”
被懟的銷售人員立刻閉嘴,張建設看了其他幾人一眼,又是吩咐道:“先找招待所住下,你們幾個各自劃分區域開始摸排。”
最后,張建設眼神里流淌著一股冰冷之意,陰惻惻笑道:“如果你們真的對蘇崢不滿,那就打起精神把他的銷售渠道挖出來。挖蘇崢墻角,讓他房倒屋塌!”
挖他墻角,讓他房倒屋塌?!
最后這句話讓這些對蘇崢懷恨在心的銷售人員瞬間來了精神,只覺得渾身充滿干勁兒。
……
“怎么樣?今天有沒有收獲?”張建設強撐著笑意看著疲憊不堪的同事。
來到滬市已經三天了,五個人每天天剛亮就出門,摸黑才回來,可結果讓人很是沮喪。
國營百貨商場是眾人此行的第一目標,來到滬市第一天就把百貨商場摸排了一遍,竟是一包衛生巾都沒有發現。
不甘心的銷售人員還專門聯系了商場負責人,可對方一聽自己廠子生產的是衛生巾,毫不掩飾自己的不耐煩,甚至有人表現出厭惡之色。
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見到了,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十一廠銷售科的業務人員在不同城市都遇到類似的事情,要不然衛生巾也不能滯銷這么長時間。
國營商場沒了指望,那就轉換目標。
接下來的兩天,包括張建設在內的所有業務人員腿都跑細了,拜訪了幾十家零售商店。這一次,他們發現了衛生巾的身影,但卻不是十一廠的產品。
問詢過進購衛生巾的零售商店老板,也都是一副懊惱模樣,后悔聽信推銷員的花言巧語了。
“科長,我去過的那些零售商店別說是衛生巾了,就連推銷衛生巾的人都沒見過。”
“我也問了,人家老板都說最近根本沒見過推銷衛生巾的人。”
“科長,咱們是不是被騙了?姓蘇的根本沒把衛生巾賣到滬市啊?”
張建設忍不住失望,卻不得不搖頭否定同事的說法:“消息的人是我發小,肯定不會騙我的。不過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想到一個可能,你們說蘇崢有沒有可能先把衛生巾發到滬市,然后又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圍坐在張建設身邊的幾個業務人員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齊齊點頭:“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科長,要真是這樣,咱們上哪找去啊?”
“一個滬市已經相當于大海撈針了,這要是不確定具體地方……”
張建設同樣滿臉苦澀,沉默了好一會兒,長嘆道:“我去跟領導打電話,看領導怎么安排吧。”
……
滬市總工會,會議室。
“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富裕的日子。全國人民都在為統一的目標努力,我覺得棉麻廠報上來的材料就挺好,敢于打破陳舊習俗就是思想改革的體現。”
“衛生巾是從外國流傳進來的,棉麻廠能把衛生巾當做婦女節的福利發放給工人,這難道不算是提高工人姐妹的生活質量嗎?甚至能代表組織對工人姐妹的關懷,我贊同上報表揚。”
這個三十來歲男人的話音剛落,就有人發出不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