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第二百二十七章 六百里加急(二更)
姜護的奏本和裴幾敘的幾乎是前后腳抵達的京城。
他們兩個,一個是鎮守幽州的大將重臣,一個是河東郡公,封疆大吏,他們的奏本本來就是能夠直達天聽的。
不過是吏部多留了個心眼。
恰好在姜莞出事,鄭家受罰的檔口,這兩道奏本一前一后抵京, 吏部暫且先給壓下來了,沒敢直接送到宮里去。
等看過,果然是為了鄭家和姜莞的事情上的折子。
宮里面圣人還病著呢,這幾日早朝官家都心不在焉,他們這些人看在眼里,一天到晚大氣不敢喘一下, 生怕做錯了一丁點兒,就會惹來天大的禍端。
偏偏這個時候來了這樣的奏本——
后來吏部的人實在沒辦法, 又不敢一直扣著姜護跟裴幾敘的奏折,思來想去,竟然先送去了肅王府。
趙禹看過奏本就直接進了宮,晉和帝彼時正在福寧殿內批閱奏本。
見他來,也不知他是為什么來,頭都沒抬,朱批更是未曾停下,只問他:“今日去含章看過你母后嗎?”
趙禹說沒去。
晉和帝這才抬頭看他:“這兩日朕也沒有那么多的差事交辦給你,王府里有那么多的屬官幫你料理日常事務,三郎又住在宮里陪你母后,你很該清閑下來才對,怎么不去看你母后?
御醫昨日來回話,說是仍舊郁結不解,長此以往,恐怕不好,總歸是很傷身的。
她這是心結, 你們每日去陪著說說話……”
“兒臣去陪著沒有任何好處。”
趙禹徑直打斷了晉和帝的話:“母后見了兒臣, 只會更想起鄭家的事情, 她越是想,就越是心煩。
依兒臣說,連二郎都不要常去。
畢竟此番種種,皆是由阿莞受傷而起,母后見了二郎,想起阿莞,不生氣才怪。
就叫三郎陪著挺好的。
只有三郎與鄭家是最親厚的,能在母后面前幫著鄭家說幾句話,反而開解母后。
兒臣跟二郎都不成。”
他又陰陽怪氣,可說的也都是實情。
晉和帝這些天心力交瘁。
全是為鄭皇后之故。
二十年來,第一次有了不愿意去面對發妻的想法。
也確實是不知道該怎么面對。
什么道理她都懂,還要人掛在嘴上說,說了她又不肯聽,如此循環往復,是無解的。
除非他收回成命,還鄭家第二個國公爵位,放鄭雙宜出來,最好是再給鄭青之加官進爵, 以示安撫, 她才能咽下這口氣, 才會覺得鄭家不委屈。
但那怎么可能呢?
所以還是算了。
晉和帝現在也只能冷著處理, 得等鄭皇后自己想開。
于是他嘆氣,也沒打算責怪趙禹什么:“你不想去就不去了,見了面,你母后不想跟你說話,你也不會高興,弄得彼此心煩。
二郎還好,你母后雖然也不給他好臉色看,終究能聽他說上兩句。”
晉和帝的語氣中全是無奈。
趙禹抬頭看上去一眼,放在袖袋里的兩本奏折,變得千斤重。
他面色凝重,一時有些猶豫。
晉和帝瞇了眼,又問他:“你到底有什么事?支支吾吾半天。”
趙禹才定了定心神,上前三兩步,往御案前去,幾步之后,在桌旁站定,才動手從袖袋中掏出那兩本奏折,放在案上,拿指尖抵著,往晉和帝面前推了推:“吏部得了兩本奏折,看過之后不敢呈送御前,又不敢把奏疏給淹了,再三思量之后,送去了兒臣府上。”
那就只能是姜護的奏折了。
晉和帝頓時覺得頭大,也懶得去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