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第三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
會稽郡現如今是兩件事。
賑災,查案。
這兩樣哪一樁都耽誤不得。
朝廷加緊辦,別的章程一概都好擬定,就連賑災都是有定例的。
雖說會稽雪災是百年不遇,但按照別的地方從前有過的記載,也都有定例可循。
難的就是這個主事之人。
晉和帝不想讓趙行去,怕他年輕歷練不夠,去了會稽鎮不住,也查不清楚。
他知道昌平郡王這么多年都是明哲保身,扮豬吃虎而已,這種時候把他派出去最合適不過。
只是貿貿然要啟用他,又怕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而所謂朝中重臣,那是肯定只能從旁輔佐,不能為主事之人的,否則會稽學子必定不認。
就這么著糾結了有兩天,撥往會稽的慰撫款都已經啟程,以姜元瞻為主帥,從西郊大營點了人馬,另有五百禁軍隨軍壓陣,一路晝夜兼程,往會稽賑災而去。
但是姜元瞻此行只是負責押送賑災的慰撫款和在盛京籌措的糧食,會稽周邊各地調撥的糧食也會在這幾日先送過去應急。
于軍中他是沒有干預之權的。
所以還是得盡快定下主理此案之人才好。
“臣以為,蜀王殿下雖然年輕,卻老成持重,這半年以來又在兵部歷練得當,堪當此任。”
“臣附議。”
兵部和吏部說這種話,那也不頂什么用。
刑部和戶部的不吭聲,好像也沒什么意義。
姜護站在那兒,縝著臉,更是一言不發。
還是趙禹皺了皺眉,往殿中橫跨出來兩步:“父皇,此事宜早不宜遲。押送大軍已經啟程了快兩天,朝中還沒定下派往會稽主審此案的人,如此拖延下去,于會稽形勢更加無益。
兒臣以為,二郎確實堪當此任,再好好選出幾個得力的人從旁輔佐,并不是不行。
刑部那么多的人,吏部戶部也一樣,難道還選不出二三十人與二郎一道往會稽去嗎?
就算二郎果真不堪,但他有親王的身份擺在那兒,哪怕是放他去坐鎮會稽,安撫學子們的情緒,也盡夠了的!”
他一面說著,又抱拳拱著手拜了一禮下去:“兒臣還有兩個人選,可以舉薦給父皇。”
晉和帝知道他這些天也為了會稽的案子焦頭爛額,便問他:“哪兩個人選?”
“昌平郡王府的趙然,和袁道熙。”
趙禹說著直起身來:“趙然是郡王府的世子,皇叔常年不理外面的事,可趙然年歲漸長,也總要歷練,又有宗親皇族的身份,隨行二郎左右,或能幫著出謀劃策,即便不能,陪二郎坐鎮會稽郡中也是他身為宗親的擔當和責任。
至于袁子明——他是自幼熟讀兵書之人,兵法謀略未必輸人,才干出眾更是眾人皆知的事。
底下辦差的固然要好好挑選,可跟在二郎身邊出謀劃策幫著做主拿主意的,更馬虎不得。”
他確實很會選人。
昌平郡王府的世子爺,就算沒有趙行,趙然一個人帶著人去會稽都夠用的。
叫他跟趙行一同去,那彰顯的是朝廷對會稽學子暴亂案的重視。
而袁道熙嘛。
他若不是個爭氣的,晉和帝也不會看得上他。
當初千挑萬選才選中他做了趙禹的伴讀,現如今年紀大了,正值朝廷用人之際,也確實該把他派出去漂漂亮亮的辦幾件差事,等再回了京城,更好的輔佐趙禹去。
晉和帝深吸口氣,神色漸次緩了下來。
戶部和刑部兩位尚書對視一眼,便已經有了決定。
戶部尚書橫一步出來,又搶在刑部尚書前頭回了話:“臣以為肅王殿下所言甚是有理,足可見王爺深謀遠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