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月二十之后,村里就有人家家里開始殺豬了。
而老黎家也計算著,看哪一天合適請屠戶過來殺豬,順便吃個刨豬湯。
這一次,黎老頭黎母都很高興,計劃著殺了豬要怎么分。
比方說,像是黎家旁支還有長輩、黎母的娘家等等,肯定是要送一些肉過去。
老大老二的岳家也是少不了的,而老三不僅僅是岳家,還有他學館的夫子。
過年過節的要給夫子送禮,再就是以前三郎在鎮上學塾的夫子,也應該送點年禮。
不能說他去了縣城讀書就把以前的恩師給忘了,中了秀才之后名聲更為重要。
“幸好三郎考得好,要不然咱家還殺不起豬。”
以往哪一年,不是直接把豬賣給屠戶,得了錢過年也只舍得買兩斤肉嘗嘗的。
想到以后每年她也能輕屠戶回來殺豬,且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吃好多頓豬肉,石氏的老臉樂開了花。
臘月二十四那天,黎大郎去請的屠戶。
屠戶只管殺豬放血,還有許多其他的活計,雖然黎三郎體弱又是斯文人干不了。
幸好,這不是有黎大郎黎二郎?
將肥豬捆洗干凈了捆綁好,屠戶一刀下去見了血,
石氏拿盆子接豬血,接了一盆,黎大嫂連忙又換了一個盆遞過去。
這豬血凝結了拿來做菜,也是好吃的。
等放完了豬血之后,也不是就這么的完了,還需要燙豬皮刮豬毛。
這些自有黎大郎黎二郎帶著兒子們幫忙打下手,屠戶主要是分割豬肉,而老黎家人還要張羅出一桌殺豬飯。
這前前后后的忙碌著,一整個上午可就過去了。
方青青還挺好奇的,原主在家里的時候年紀小,家里殺豬并不會讓她看。
而方家人多,張羅殺豬飯什么的也輪不到她動手,說來這還是她第一次參與這種事。
呃,只是用了一雙眼睛參與,全程在旁邊觀看著。
自然也不需要老三媳婦動手了,石氏還怕她小孩子家家的,嚇到了呢。
說起來,這幾年來,石氏也是第一次張羅這個殺豬飯。
以往都是直接讓屠戶把家里的大肥豬收走了,哪里有這么多的麻煩事?
饒是如此,黎母也是高興的,這人年紀大了之后只盼著家里能夠更熱鬧一些。
大鍋炒個回鍋肉,燉個骨頭湯燉一只豬蹄,再燒血旺炒豬肝家里的咸菜炒一個肉片。
這幾個肉菜,再填兩盤素的,大概加起來有八碗菜就差不多了。
之前三郎成親的時候,喜宴也是石氏張羅的,還比不上今個兒的豐盛呢。
當然不止是在心里盤算,石氏也跟自家老頭子商量了一下,問他這樣中不。
黎老頭當然沒什么意見了,只是讓她把豬下水挑一些好的裝起來放在一旁,等刨豬湯吃喝完了之后讓屠戶帶走。
這也是慣例,一般都會將豬下水給屠戶讓他帶走的。
“豬板油我們自己留著,煉了豬油之后還可以吃油渣,切兩刀油水重的讓三郎送去給他學館的夫子還有之前鎮上的也要送。”
好歹人家費心教導了三郎一場,不能做那過河拆橋之人。
如果說三郎現在去了縣里讀書就將以前的夫子給忘了,那樣才會被人戳著脊梁骨罵呢。
哪怕石氏心里頭覺得三郎考得好是他自己的本事,要不然當初在鎮上學塾里也有那么多學生,這次怎么就他一個人中了秀才?
但是石氏也明白,讀書人最講究尊師重道,老頭子說的都是對的。
老倆口絮絮叨叨的商量著,跟著黎老頭又說道:“還有你娘家那邊,也送一塊好肉過去。”
這下子,石氏卻是真正的愣住了。
眼眶有些發熱,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