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去,這是nasa國際空間站培育的首批太空蘿卜產(chǎn)品,怪不得這白蘿卜味道那么的特別!
顧羽又被震撼了一回。
這個腦海中的南洋黑科技小島系統(tǒng)真是讓人驚喜連連。
顧羽按下“加速培育”鍵后,電腦界面跳出一行字:
白蘿卜苗樣本加速培育模式啟動,預計開花結果時間為6小時
顧羽看了一下手機,現(xiàn)在是上午八點半,這樣預計等到下午二點半,這些白蘿卜樣本就可以開花結果了。
做完這一切后,顧羽突然想到腦海的小島空間上還有一株收割剩下的榴蓮樹還沒有移植出來。
那株空間里的榴蓮樹高度超過了25米,當下8米高的大棚絕對是放不下的。
顧羽突發(fā)奇想:如果移植到邊上的小果園里,可以連接上大棚的水肥系統(tǒng)嗎?
于是他第一時間喚醒智能語音助手:“小助、小助!”
“我在,親愛的主人,有何吩咐?”
“我想把腦海空間里的那株榴蓮樹移植到我們智能種植大棚邊的小果園里。如果榴蓮樹移植過來以后,可以使用我們大棚里面的水肥和澆灌等系統(tǒng)加速培育嗎?”
“主人,可以的,我們智能種植大棚里的水肥和澆灌等系統(tǒng)可以覆蓋供應到周圍五十米范圍內(nèi)的區(qū)域。現(xiàn)在,只要你把腦海空間里的那株榴蓮樹移植到智能種植大棚邊的小果園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們系統(tǒng)來完成……”
“太棒了!”
“不客氣,主人,還有其他吩咐嗎?”
“暫時沒了。”
隨后,顧羽拎起一把鋤頭與鏟子走出智能種植大棚,來到戶外。
大棚的東邊是荷花池,西邊那里就是長著一片野生果樹的小果園,果園里面都是一些熱帶地方獨有的水果樹,有紅毛丹、芒果、香蕉、芭拉和菠蘿蜜等等,其中還有一棵野生小榴蓮樹,這顆樹上沒有結果。
顧羽在這棵野生小榴蓮樹邊的草地上,用鋤頭與鏟子,花了大半個小時吭哧吭哧挖了一個大坑。
然后他進入腦海里的小島系統(tǒng),隨著意念一動,只聽得“轟”一聲,空間里那株高大的榴蓮樹瞬間變魔術一般,陡然出現(xiàn)(移植)在了這個大坑里。
這棵從空間那里新移植來的榴蓮樹,高度要比原來的那顆野生榴蓮樹高出近一半,樹枝的直徑也近乎粗了一倍,
一陣海風吹來,這顆新榴蓮樹上茂盛的橢圓形葉子隨風搖曳,透出勃勃生機。
顧羽重新回到實驗室,用戶外攝像頭對準小果園,鏡頭捕捉到這棵新榴蓮樹后,切換到“戶外培育”模式,按下了“開始”鍵。
從電腦的紅外線畫面上,顧羽可以看到有數(shù)根半透明的塑料管子從智能大棚里出發(fā),鉆入泥土底下,穿越數(shù)米后,連接上了這棵榴蓮樹的根部。
隨后,系統(tǒng)立馬自動識別,自動澆灌、水肥一體化等智能系統(tǒng)立即開始工作,這株榴蓮樹所需要的肥料隨水均勻地輸送到了它的根部。
實驗室內(nèi),顧羽面前的那個液晶屏電腦“唰”一下跳出了一組自動識別后的數(shù)據(jù):
戶外植株標本:馬來西亞農(nóng)業(yè)部編號197號榴蓮品種,俗稱貓山王。該榴蓮品種原產(chǎn)地在馬來西亞吉蘭丹河puuraya島,早期叫坤玉王或毛生王。70年代該榴蓮母樹被駁接移植,大量種植于彭亨州的勞勿、文冬、吉流和雙溪蘭等地。貓山王的叫法,取于原來“毛生王”的諧音。本標本來自吉蘭丹河puuraya島上的貓山王榴蓮原產(chǎn)地……
怪不得這株榴蓮樹上長出來的貓山王榴蓮味道那么正宗,原來是產(chǎn)自最早的puuraya島原產(chǎn)地!
這棵榴蓮母樹看來還挺寶貴的。
顧羽繼續(xù)喚醒智能助手,“小助、小助!”
“我在,親愛的主人,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