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羽冷靜下來分析,現在如果自己貿貿然去新加坡知識產權局這樣政府機構去申請在烏敏島上這個智能養植大棚相關知識產權,這里面過于“先進”的技術要把當地有關機構給“嚇壞”的……
還有,如果自己貿貿然地去找當地風投機構,在投資之前,按照流程對方需要對自己擁有的技術和這個智能養植大棚做dd盡調,這個盡職調查時候,也一樣會把對方給“嚇壞”的……
分析來,分析去,顧羽感覺有點左右為難,似乎一下子沒有好點子,要么就暫時先放一放吧……
第二天,周六。
上午顧羽早早地驅車來到了新加坡南洋道50號。
這個地址是著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歷史上,新加坡南洋大學是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也曾是東南亞乃至海外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學??上г?980年,南洋大學與新加坡大學合并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放棄了中文教育。
1981年,南洋大學舊址上成立了南洋理工學院。十年后,南洋理工學院又進行重組,將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如今的南洋理工大學……
這段歷史,顧羽也是到了新加坡以后,聽當年南洋大學那些老人講起他才知道的。歐陽大佬當年就是從南洋大學輟學的。
今天顧羽來南洋理工大學,當然不是來旅游,而是來報名那個最近剛剛新推出的“城市農業科技專業文憑”在職課程。
來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這所當初自己向往的高等學府,ntu校園被評為“全世界15大最美麗校園”之一,看著花園一般的校園和里面那些帥氣和美麗的ntu男女同學,顧羽的內心充滿了羨慕。
他的內心有點五味雜陳,有點后悔當初自己學習不夠用功,把時間全花在打游戲上去了,現在只能在一家三流的私人學院學習。
當下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是在原南洋大學的校址“云南園”上建立的。
ntu有兩個兩個校區。主校區在新加坡西南部的南大云南園,另一個新設的校區設立在緯壹科技城——新加坡的一個研發新區,鄰近有被稱為新加坡生物醫藥研究中樞的啟奧城,以及新加坡信息傳播與數碼媒體中樞的啟匯城,校區內設有南大孔子學院、繼續教育中心,以及校友俱樂部等設施。
顧羽逛過美麗的云南園主校區后驅車來到ntu緯壹校區,他要報名的“城市農業科技專業文憑”在職課程設在緯壹校區里面的繼續教育中心內。
ntu沒有設置專門的農業與植物方面的學院,所以這個“城市農業科技專業文憑”課程是由ntu的生物科學學院來負責的。
顧羽已經提前在網上填報了申請表格,今天主要過來是面試。
在會議室排隊等候面試的時候,顧羽還認識了坐在他隔壁兩位滿口東北話的大陸朋友。聊起來他們居然還是同行。
這兩位東北朋友都是80后新移民,其中一位男生叫郝少杰,另外一位女生叫黃櫻,他們倆以前在國內時候是大學同學,來到新加坡后曾合作經營一家小型的私人建筑公司。臨近中年,倆人居然決定轉換跑道,竟然選擇嘗試當都市農民。
顧羽非常好奇,他們以前在國內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來到新加坡以后做的也是這一行,怎么會想到轉型做都市農業呢?
郝少杰與黃櫻告訴顧羽,他們倆以前在一家中資的大型建筑工程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工作。幾年前,這家中資公司在項目結束后撤出本地。郝少杰與黃櫻選擇留了下來,與朋友一起成立了私人建筑公司,繼續在獅城的工地上摸爬滾打。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危機感逐漸在他們心中彌漫開來,郝少杰告訴顧羽:
“我們切身地感受到建筑業越做越辛苦,相關政策一再調整,我們這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