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的,亦是一個穩字。
面對體制外的異類,首選,當然是拉進體制了。
再說,孫悟空也不算是異類。
孕育他的仙石,天地開辟時便已存在,經受數萬年的日月精華,天地靈氣,方才化身石猴。
西游中的那句“借卵化猴完大道”,一語道盡真諦。
孫悟空便是那塊仙石的化身,用以成就大道。
他出生時,目射金光沖斗府,玉皇大帝被驚動后,也只言“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毫不追究。
孫悟空去龍宮借寶時,曾自稱“天生圣人”,某種程度上,說的倒也沒錯。
所以說,孫悟空的根腳,絕非普通妖魔能比。
對于這樣出身非凡,還修成了仙道,更重要的是本事高強的人物,天庭選擇主動招安,似乎也算不上軟弱。
只是上來就封了個弼馬溫,還確實有些對妖仙的傲慢。
可之后,第一次花果山大戰慘敗,天庭也沒憤而大怒,而是放下姿態,應承下了“齊天大圣”的尊號。
安排孫悟空看守蟠桃園,可以說有失妥當,畢竟哪有讓猴子看桃的。
可孫悟空這樣,仙胎孕育而成,成仙得道的,算是普通猴子嗎?
在天庭看來,一個神通廣大的得道真仙,難道還控制不住頑劣本性?
然而因果際遇就是這么奇特。
天庭認為孫悟空修行了幾百年,心性定然磨礪足夠了。
可孫悟空滿打滿算,不過二十年修行,只得神通修為,并未磨去猴性。
倒是五行山下五百年,再經西行取經的歷練,方才真正的“借卵化猴完大道”。
總而言之,天庭應對孫悟空一系列行為,一是出于穩,二是孫悟空確實根腳非凡,神通廣大。
之所以事與愿違,走到如今地步,也是過于追求維穩,并忽視了孫悟空的猴性。
而猴性嗎。
想想馴猴人的馴猴之法,最講究個恩威并施。
既要小恩小惠、用食物誘導,還要伴以懲罰措施,懲戒它的越軌與不良行為。
當然,這種作法的前提是,馴猴人要比猴子強。
單輪天庭的實力,是無法成為孫悟空的馴猴人的。
誰能馴化這只猴子的劣性,誰就是他的“道”!
神道沒有這個實力,而道家玄門,似乎沒有這個興趣,也沒意愿。
否則,十洲三島近在咫尺,何必讓孫悟空大老遠跑到西牛賀洲地界。
至于妖、魔、鬼之流,不值一提。
算來算去,只有佛教有“普度眾生”的意愿,也有相應實力。
孫悟空最終成就佛果,也不足為奇。
然而,大道難成!
孫悟空的“完道”之路,還有不短的距離,還需渡過不少的坎坷與波折。
而姜原,他的道才剛開始。
這幾日與孫悟空的相處,也讓他生出了一個念頭。
“天生仙胎的孫悟空,修行二十年,吃蟠桃,服金丹,八卦爐錘煉,又受五百年鎮壓,十四年西行取經,終得佛果金仙。”
“從此時算,到孫悟空成佛,有將近六百年時間。”
“我姜原雖非仙胎,可是用六百年,難道還成不了天仙?”
“不!”
“我姜原,六百年必成天仙,不讓孫悟空專美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