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說王淑蘭的社交能力強,交際圈廣,十四個人的組委會她認識四個,近三分之一。
認識的人說每天都有全國知名餃子館的負責人進行分享,雖然沒把阿巧排上,但多加一個沒問題,于是便把周曉梅的分享安排在第三天上午進行。
各行各業都有專家,餐飲業也不例外。
另外現在的專家也多,經常分不清誰是誰,干啥的,反正被稱為專家。
現在行業里流行一句話,說干掉你的不是同行是跨界,毀掉你的不是生意是專家。聽著有些偏激,但這種情況不是沒有,而且很多。
不怕專家不專業,就怕專家來跨界。
有的專家一輩子沒種過地也沒去過農村,卻敢給莊稼人支招,指揮著咋種地。聽他的那就是瞎鬧,不聽吧人家是專家,上哪說理去?
這還行呢,一年到頭頂多損失幾畝地的產量,說得過去。最怕的是那些頂著醫學專家名號的偽專家,聽這些人的整不好會致命,后悔都來不及。
餐飲業的專家好些,至少都是吃出來的,差也差不到哪去,都有好胃口和好肚腩。
參加論壇的有二百人,來自全國各地。按地理位置分長江一線以北的多,以南的少,以南的大部分是來學習和考察的。
第一天的內容常規單調,主要是專家和美食評論家演講,分析當前的餐飲形式和運營模式,餃子異軍突起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以后的發展趨勢。
其中有位專家講的挺好,指出了餃子市場的三大發展趨勢。
第一,傳統型餃子館依然占主導地位,以后的趨勢是小、精、巧;
第二,快餐型餃子館將得到大力發展,特點是短、平、快;
第三,既保留了傳統,又融入了現代元素的小餃子館發展潛力大,將以社區店的形式出現,呈集團連鎖式出現。
這位專家同時還分析了餃子市場的利潤。
傳統餃子館的競爭優勢是底蘊深,文化強,深受老百姓喜愛,但利潤點不高,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快餐型餃子館的優勢是連鎖性的,產品種類少,容易統一標準,有中央廚房保證質量,同時也節約成本,利潤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特色小餃子館的優勢在小上,投資少見效快,能夠快速形成社區店連鎖,加盟方便接地氣,利潤能達到百分之三十。
他的利潤分析是理想化的,餃子館的純利潤沒那高。
這么說吧,如果餐館的整體毛利率是百分之五十五,去掉房屋水電、人員開資、裝修均攤和設備損耗、以及行政運營等費用能達到二十個點就是好餐館了,再多的話也有,那得是超級火爆或者是偷工減料。
拿阿巧省城的赤山路店舉例。三百平店面,日營業額一萬八,月均五十四萬。
毛利率百分之五十八,毛利潤是三十一點四萬。
每個月房租一萬五,煤氣水電加一起一萬八,員工工資十三萬八,運營費用(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外部往來等)五千四,裝修損耗(五年期)一萬二,這些加一起是十八萬八。
拿三十一萬四減十八萬八等于十二萬六,這是純利潤,占比百分之二十三,已經不錯了。
飯店的高營業額一定伴著高成本,因為中餐到啥時候都是人員密集型產業,不像肯德基和麥當勞可以機械化生產。
所以說高營業額不代表高利潤,飯店沒有想象中的暴利,只有管理中利潤。
飯店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當天晚上組委會組織與會人員在一家大型的海鮮餃子樓聚餐,王淑蘭本打算回去接孫女不參加的,覺著把周曉梅一個人扔在那不合適,便給前夫打電話叫去接孫女,然后和周曉梅一起去了。
漂亮女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