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卿,前番籌集資金,想必有人相助,卿列個名單,說明其特長,朕當酬其功。”
有功之人,朱慈炫不能相負,要給一次效忠的機會。
阮大鋮回道:“臣代他們謝陛下。”
點點頭,朱慈炫求賢若渴地問:“阮卿,可有大才薦朕?”
“陛下,大同知府馬士英,助款頗多,兼具才華橫溢,當可大用。”
對弘光朝的首輔,朱慈炫還是印象頗深,背著南明滅亡的鍋,但有一點是抹殺不了的,那就是壯烈殉國,氣節比許多君子高得太多。
跟東林黨嘴炮相比,此人還是實干之才。
思索了一會,朱慈炫說:“阮卿,朕到時會讓他巡撫南邊。”
阮大鋮聞言,眉頭一挑,隨后會意道:“相信他定不負陛下深望。”
點下頭,朱慈炫話題轉到今日正事上。
“兩位卿家,朕將設立上書房大臣一職,管理各項軍政事務,其職類似內閣大臣。若外出公干,則代表朕,為欽差大臣。”
對乾圣帝的天馬行空,黃道周早有心理準備,神色不變。
阮大鋮一愣,隨即嘴角一彎,顯得很驚喜。
“黃師為教育大臣,下設教育部,主管教育全民化事務;阮卿為政宣大臣,下設政宣部,主管政治宣傳工作。”
提前通下氣,主要還是讓阮大鋮安心。
朱慈炫開始談具體事務:“黃師,滿桂等部家屬很快要入京,成年人會安排去建設帝陵,但小孩的教育得先搞起來,以安其心。”
“陛下,天津衛那邊師資尚不足,得想辦法征召才是。”黃道周提出現實困難。
小冰河期的惡劣天氣下,陜西行省至少得遷出三分之二人口,剩下的才能勉強活得下去。
朱慈炫對此早有打算,數萬皇族,計劃第一批外遷。
他輕松地笑道:“黃師不必多慮。皇族無營生的居多,他們基本讀過書,到時朕遷陜西部分皇族來京,當可解決師資問題。”
“陛下圣明。”
黃道周大喜,乾圣帝的全民教育,擺明是挖士紳的根,師資也可招落第秀才,但總歸不如皇族來得忠誠。
“阮卿,你那政宣部,也可從中選擇機靈的,充實政宣隊伍。”
“臣遵旨。”
關于教育的事,朱慈炫曾跟黃道周談過多次,這次主要還是跟阮大鋮談。
他說:“阮卿,政宣部不僅僅要引導輿情,而且還要控制輿論。”
“比如,這次公開處斬奸商,定有人肆意誹謗朕和朕身邊人。卿就得發動百姓,讓他們宣講自身感受,將輿論扭轉過來,讓大家認識到奸商的危害。”
見阮大鋮神色一凝,朱慈炫笑道:“阮卿,與東林黨爭奪讀書人之心,那是不理智的。百姓生活在底層,更能體會到朝廷政策優劣,他們站在我們一邊,讀書人煽動不了,就只能耍嘴皮子了。”
阮大鋮頓悟,笑道:“陛下真是圣明。今早,有個讀書人說,陛下處斬糧商,分明是強奪其財產。臣找了幾個人,與他爭論,引來小百姓們共鳴,結果把那讀書人給揍得鼻青臉腫。”
“哈哈哈……”
書房內眾人聽了,皆捧腹大笑。
對付嘴炮,有時候就得來真格的。
笑罷,朱慈炫繼續道:“阮卿,政宣部的第二項任務,要為軍隊培養政宣委員。朕第一步計劃,每一千新軍設一政宣委員,以后政宣委員還要往下沉,以徹底掌握新軍。”
“哪怕其軍事主官想叛亂,只要有政宣委員在,他也叛亂不了。”
這真是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阮大鋮信心十足地表態道:“陛下放心,臣定當培養出足夠多效忠于陛下的政宣委員。”
“不僅僅要效忠朕,還要效忠大明,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