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午,劉大炮就收到了廈門方面的戰報。
就在他這頭以祭祀海神之名收拾潮州水師中高級將領的同時,鄭經終于是按耐不住,以劉國軒為統帥,出兵水師兩萬進攻金門、廈門兩島。
結果,劉國軒遭遇荷蘭統帥波特伏擊,一戰損失慘重,重奪廈門的戰略失敗,只勉強奪回了個金門。
而廈門,則已經完全被荷蘭人所占據,卻是反而成為了守護大清海防的第一道防線。
拿著這樣的戰報,劉大炮一時也是百感交集,有憤怒,有悲涼,有惱火,而且還居然有一點欣喜。
“大炮,不管怎么說,這對咱們潮州水師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若真讓延平王府占了廈門,咱們一時半會兒想開展海貿根本就是無從談起,雖說這次延平王府受到了一些損失,但只要咱們發展起來了,反清大業就有指望了。”
“是這個道理沒錯,但不管怎么說,咱們自己家里的事兒,突然來個外人摻和,總是覺得頗為屈辱和憤怒啊,況且荷蘭人又不是來做善事的,料來清廷必然是答應了他們一些條件,若我所料不錯,我這個潮州總管,正式上任之后的第一件差事卻是要和這些紅毛子談判了。”
“哎~,恐怕,這清荷結盟之事又要舊事重提了,此次荷蘭人如此出力,恐怕是必然已經得到了清廷方面,甚至可能是康熙本人的許可了,這可真是……哎~”
所謂清荷結盟舊事,大概是指第四次廈門戰爭期間,清廷與荷蘭方面簽訂的一系列盟書性質的文件。
清朝與荷蘭結成盟國,共同對付當時還占據著廈門與金門兩島的鄭經所部,當時的這些條約之中,主要有三條爭議較大: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華與一切華人享有貿易自由之權利,不受任何干涉。”
“攻占金門廈門之后,荷蘭人兩者之間擇取其一,以駐部隊,以防海賊攻擊”
“清軍應將灣灣島以及一切城堡物件交與荷人,以供荷人居住。”
當時清廷的批示是:“彼紅毛人來船出力剿賊,殊甚可點。”
說來也是好笑,這三條之所以是爭議內容,還是當時的靖南王耿繼茂和福建總督李率泰認為這三條有割地之嫌,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這才有了爭議這么個說法。
而之后的第四次廈門戰爭中,起碼從結果來看,鄭經也是先勝而后敗,這所謂的先勝,指的就是對荷蘭人的先勝,是先把荷蘭同盟的援軍給打得幾乎全軍覆沒之后,才被清軍反擊打得大敗,反正結果上清軍勝利之后荷蘭人的近三千援軍幾乎已經被打得沒了,這結盟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卻是很難說這一切到底是不是耿繼茂這個大漢奸有意為之了。
換言之,上次打仗這荷蘭同盟很有可能是被坑了的,而這次他們既然又來了,想都不用想,那三條所謂的爭議條款必然是得到了康熙的明確答復,不會再有爭議的了,更甚至于,極有可能是康熙答應了什么更加過分的條款,現在還不得而知。
現如今耿繼茂已死,耿精忠剛剛繼藩且剛剛遭遇一場大敗,這靖南王府已經是大不如前,而清廷的水師,又已經被劉大炮無意中給禍害得元氣大傷,誰還可以阻止得了此事?
實話實說,自己作為潮州總管的立場,與荷方應該也是一致的,此時這清廷如果要開展海上貿易的話,東印度公司無疑將是最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是合作伙伴,站在這個立場,他是完全沒有立場和理由去阻止此事的。
然而作為一個有起碼民族意識的個人,卻是實在對康熙這等引狼入室的行徑感到憤怒。
請神容易送神難,實話實說,當年鄭成功能這么容易的收復灣灣,確實也是沾了當時英荷大海戰的光,當時荷蘭剛剛遭遇大敗,且注意力都在歐洲本土和對紐約的爭奪上,根本無力支援遠東,屬事實天時地利人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