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理科生,都穿越到十七世紀了,不研究研究火器的話實在是太對不起自己的專業了,劉大炮自然是要研究這東西的。
只是這玩意講究一個時機,現如今吳三桂造反在即,吳三桂反了,他這臥底生涯怎么看, 也該到頭了吧?自然也就到了該把這玩意拿出來的時候了。
“手榴彈這種武器,其實歐洲那邊早就已經應用于實戰了,法國的名將沃邦就是此道的專家,特別喜歡用手榴彈攻城,據說他的攻城戰是一門藝術,他們的皇帝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帶領文武百官觀看這位沃邦將軍攻城, 現場直播,號稱沒有人能攻得下他的沃邦式城堡, 也號稱沒有沃邦將軍攻不下來的城, 心中神往啊。”
馮振海忍不住驚詫道:“這等榴彈咱們這邊也不是沒人用過,卻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這等聲勢的,怎的威力如此之強勁?”
“核心還是在于火藥,事實上,火器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火藥提純,或者說火硝提純的一個過程,純度上來了,火器的質量自然就能提升了,不止是手榴彈,咱們用的槍和炮都是如此。”
說著,劉大炮又翻出三支槍來,道:“這三把槍,分別是鴨子槍、歐洲燧發槍,以及我自己研發的新槍,還沒取名字,外觀上看是什么區別?”
韋小寶道:“這還用看?這當然是一把比一把輕, 一把比一把細了啊。”
“那師兄以為,哪一把槍的威力更大, 射程更遠呢?”
“當然是這個最長最粗的鴨子槍了。”
所謂鴨子槍,又叫斑鳩銃,算是此時清軍中的主流重器,也叫大鳥銃,槍因為太長太重了,所以槍身上有兩個架子類似于斑鳩的腳,一般開槍的時候都是用架子固定在地面上,或是干脆用個輔兵扛著槍管。
這造型,在近代一般都叫炮。
是明末時徐光啟仿葡萄牙的鷹嘴銃而制,這玩意算重器了,此時清軍的主流火器其實還是鳥銃,不過鳥銃這玩意當真是槍如其名,也就能打個鳥,壓根就不再劉大炮的對比范疇之內。
劉大炮將一把鴨子槍和一把歐洲燧發槍遞給韋小寶道:“試試?”
馮振海卻道:“不用試,荷蘭洋槍無論是威力還是射程都要在鴨子槍之上,不過據說這槍中有靈,只能由紅毛來使,咱們漢人使用的話就沒這種威力,甚至特別容易炸膛。”
韋小寶疑惑道:“明明是鴨子槍更粗更長,裝的火藥更多,為什么反而是紅毛槍跟厲害?”
劉大炮笑著道:“這就是火器研究中的一個誤區了,一般人都認為槍械質量不好容易炸膛是槍械本身的問題,或是鋼材的質量問題,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兒,歐洲的冶鐵工業并不比咱們更強,事實上槍械的威力,也并不與口徑相關,至少在此時這個大家都用鉛彈的時代,口徑是沒什么意義的。”
“那和什么有關?”
“火藥,準確的說是火藥中硝石的純度,這里面有個學問,叫做彈道學,歐洲那邊前些年有個英國人發明了一種彈道擺的東西,至此而延伸出了彈道學,從這以后,咱們的火器就再也不能和歐洲人相提并論了。”
“具體的原理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火藥純度越高,炸膛風險越小,配彈就可以越輕,也就可以將槍管做得越細越短,但威力更大,當然,這其中需要一系列的數學計算,不過我都已經算完了。”
“之所以歐洲槍咱們用得不順手也是因為如此,因為歐洲那邊獲取火硝的方法與咱們不同,得到的火硝純度更高,且這種燧發槍對火藥裝填的要求也更高,多一分少一分,都有炸膛的風險。”
“簡單說,就是火藥必須在子彈滑出槍膛百分之六十的時候就要充分燃燒干凈,子彈才能打遠,而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