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點忌憚,可是……
“吳應期,胡國柱,你們也收到劉大炮的命令了?”
這特么吳應期,可是自己親侄子!胡國柱,是自己親女婿!
“回王爺話,我等也以為……如這朱國治,折爾肯等人,確實該殺,殺了,才好安定三軍之心啊?!?
吳三桂一時恍然,好半天他那頗已經有些老邁的腦子都沒轉得過彎來。
老實說,吳三桂反清之心確實是不太堅定的,其實他直到此刻也都還在幻想,如果康熙同意與他和好,不再強行撤藩,那其實他繼續做平西王也是可以的。
甚至只要他還沒有打到長江以北,他都隨時歡迎康熙派使者來與他談判,只要籌碼夠高,叫他領康熙之命去攻打潮州城,也不是不可以。
康熙畢竟還是個孩子么,政治上不成熟的,從這次撤藩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這位少年君主的幼稚與自大,這種人,只要自己前期打出氣勢,打出威風,在吳三桂的設想里逼他和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很顯然,劉大炮已經先一步料算他的想法了。
這倒也沒什么稀奇的,他們三藩四鎮本來就都是漢奸,本來就都是被這道撤藩令給逼反的,劉大炮對自己有所防范也是很正常的,甚至私下里聯絡這四鎮十營總兵,他也并不意外。
可是他區區一個小輩,與這十個總兵根本連面都沒見過,憑什么拉攏得動?。∵@其中甚至還包括他的女婿和侄子這種親信,雖然動手的只有馬寶一人,但其余九個人的沉默,卻是也足以充分說明問題了。
這是要以下克上?。?
想到此,吳三桂不動聲色地道:“其余人的意思呢?國相,你可曾收到劉大炮的書信或是所謂的朝廷圣旨。”
女婿夏國相道:“回爸爸話,兒臣并未收到,但是兒臣也以為,我等既已起兵,與清廷除了你死我活之外,萬萬沒有半分妥協之余地,懇請爸爸將不肯投降之輩統統殺死,懸其首級傳閱諸軍,以安云南軍心?!?
“嗯……光琛呢?”
“兒子也以為,必須殺人祭旗子,以安軍心?!?
“嗯……”
夏國相和方光琛都是吳三桂的女婿,與四鎮十營各自帶領獨立兵馬的總兵不同,夏國相其實完全是吳三桂的副手,方光琛則是他的首席幕僚,二人一文一武,堪稱是他的左膀右臂。
這兩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劉大炮能拉攏的,而果然,劉大炮也并沒有私下里聯絡他們。
但同時他們倆居然也同樣異口同聲的表示要殺人。
而且看用詞。
以安軍心。
而不是以振軍心。
這么一想,吳三桂卻是突然間恍然大悟了起來:他媽的,股票!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