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著名聲,恐怕很多的事情都做不好了,不管是知府,知州還是知縣,都是一地的父母官,管著一方的事情,想好治理好地方,就不能夠特別在乎名聲,有些時候,名聲會束縛手腳。”
“孤以為,這名聲不是士紳給的,一定程度上面說,也不是百姓給予的,而是史書記下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了這一點,就有了最好的名聲。”
“趙大人,孤說的這些話,你仔細琢磨,孤需要你做循吏,能夠做事情的循吏,而不是讓你做清流,不是抱著道德信條夸夸其談的清流。”
“朝局之所以到如此的地步,孤以為,就是清流太多了。”
周遭很安靜,方拱乾低下頭,楊文聰若有所思,盧元達、沈昌、孫川、劉寧、李振武和宋兵等人,臉上帶著敬佩的神情。
循吏與清流之區別,源于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源于萬歷年間的清官海瑞,所謂循吏,就是腦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結果放在第一位,不會有太多道德上約束的官員,所謂清流,則是將道德放在第一位,說得多、辦成事少的官員。
朱慈烺的這個觀點,明顯就是在批駁東林黨人,因為東林黨人自詡為清流,現如今東林黨人勢力龐大,特別是在南直隸一帶,如日中天,這個時候,太子殿下提出來了循吏與清流之區別,難不成是在暗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