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南京,秦淮河。
夜色之下,秦淮河中來來往往的燈船點綴其中,成為一道特有的風景。
來到南京之人,若是不到秦淮河,等于沒有來南京,若是不乘坐燈船,等于沒有來到秦淮河,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讀書人和商賈,來到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秦淮河乘坐燈船游覽,一方面領略十里秦淮兩岸的風光,一方面享受秦淮河青樓女子的妙曼。
秦淮八艷名氣太大了,雖然是后人總結出來的,不過其中的柳如是、顧橫波、陳圓圓、寇白門等人,大名鼎鼎,柳如是嫁給了錢謙益,顧橫波嫁給了龔鼎孳,陳圓圓嫁給了吳三桂,寇白門嫁給了保國公朱國弼,這些人都是朝中的文武官員,或者是權貴之人。
青樓女子不可能一輩子出賣色藝,總想著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她們之中的確有不少才藝絕佳之人,一直在來到秦淮河的權貴或者讀書人之中找尋歸宿,就是她們最佳的選擇,所以她們竭盡全力展現(xiàn)自身的美麗,以打動那些到秦淮河來找尋刺激的權貴和讀書人,若是能夠被某個人看上,也許就徹底脫離青樓,能夠過上正常人的日子了。
一邊是殷勤備至,一邊是沉醉其中,風花雪月總是人的最愛,所以秦淮河必定會繁華下去,就算是大明王朝到了崩潰的邊沿,這里的繁華依舊。
一艘燈船在河面上慢慢的滑動穿梭,沒有誰會注意。
船夫帶著斗笠,幾乎看不見容顏,不過他的一雙眼睛偶爾會迸射出來精光。
燈船里面坐著兩個人,賣唱的女子則是坐在了前方的甲板上面,搖著扇子,與來往燈船上的熟人打著招呼。
兩人赫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錢謙益和吳偉業(yè)。
明末的江左三大家,其中兩人都在這燈船里面。
吳偉業(yè)來到秦淮河不稀奇,不過錢謙益來到秦淮河,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錢謙益于崇禎十四年迎娶柳如是,當時的柳如是乃秦淮河的風云人物,不知道有多少人拜倒其裙下,吳偉業(yè)在秦淮河還有一個知己,同樣是秦淮八艷之一的卞玉金,可惜吳偉業(yè)沒有同樣身為江左三大家的錢謙益和龔鼎孳那么大的膽量,一輩子都沒有敢迎娶卞玉金。
外界傳聞,錢謙益與柳如是之間是非常恩愛的,錢謙益甚至專門為柳如是修建了絳云樓,當初錢謙益迎娶柳如是的時候,因為其不一般的身份,遭遇到權貴的譏諷和阻攔,錢謙益毫不在乎,依舊堅持迎娶了柳如是。
從這一點來看,錢謙益不應該繼續(xù)涉足秦淮河了。
可惜的是,錢謙益依舊來到了秦淮河。
“先生邀約學生前來游玩,為什么不欣賞歌舞啊,將這些女子全部都叫到甲板上去,感覺到挺無趣的。”
三十五歲的吳偉業(yè)正值壯年,不過在六十二歲的錢謙益面前,還是要表現(xiàn)出來謙虛,從功名上面來說,錢謙益乃萬歷三十八的探花,吳偉業(yè)乃崇禎四年的榜眼,比錢謙益晚了足足二十一年的時間,從官職上面來說,錢謙益曾經(jīng)官至禮部侍郎,吳偉業(yè)不過是左庶子,官階差別同樣巨大,從當下的地位來說,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在南方的影響力巨大,吳偉業(yè)不過是東林黨之中的骨干,兩相比較差距也是很大的。
吳偉業(yè)來到南京,其實是錢謙益邀約的。
吳偉業(yè)不笨,接到錢謙益的信函來到南京的時候,就猜測到是為了皇太子朱慈烺的事宜,雖然致仕歸家了,不過朝中的一些事情他還是知曉的,畢竟家鄉(xiāng)有太多人在朝中做官,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宜,通過塘報和書信,能夠很快傳到南直隸來。
吳偉業(yè)壓根就不想談及皇太子朱慈烺的事宜,他對于這位不出彩的皇太子不熟悉,也鮮有接觸,不過近段時間的諸多傳聞,吳偉業(yè)一直都很關乎,通過詳盡的分析和判斷,他從零零總總的傳聞之中,嗅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