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南京戶部尚書高宏圖,南京留守太監王振,南京留守參將趙之龍等人進入文華殿的時候,臉色都不是很好,史可法、王鐸和高宏圖的臉上,甚至能夠看見淚痕。
朱慈烺突然醒悟,他忘記了一件大事情,這也是歷史上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繼位之后遭遇的第一件大事情,歷史上的朱由崧,崇禎十七年五月十五日繼皇帝位,從五月十六日開始,一直到五月二十八日,經過長時間的辯論,南明朝廷確立了“連虜平寇”的總方針,且冊封已經歸順后金的吳三桂為薊國公。
所謂的“連虜平寇”,就是聯合后金韃子,攻擊李自成,最終通過后金韃子之手斬殺李自成,也正是因為確立這個總方針,南明朝廷才決定冊封歸順后金韃子的吳三桂為薊國公,這期間也有人反對“連虜平寇”,譬如說南京吏科給事中章正宸,可惜的是,這種反對的聲音根本不成氣候,無法阻止南明朝廷形成決議。
因為確立了“連虜平寇”的方針,南明朝廷還專門派遣了北使團,從南京出發北上前往京城,后來北使團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加快了南明小朝廷的滅亡速度。
這種看起來滑天下之大稽的決定,居然出自于南明小朝廷,不得不讓人感慨。
穿越的朱慈烺,不認為歷史上南明小朝廷做出的“連虜平寇”決策多么荒唐,畢竟登基稱帝的朱由崧,原來不過是福王,是在馬士英等人的力挺之下,才成為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且當時的情形是,朝廷上下群情激憤,認定李自成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敵人,務必除之而后快,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的弘光皇帝朱由崧,自然不會反對。
再說了,朱由崧其人,本就沒有多大的本事,吃喝嫖賭倒是養養俱全。
聯合后金韃子,無異于與虎謀皮,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脅一直都是后金韃子,這不僅因為后金八旗軍戰斗力強悍,還因為后金的領導人都不一般,具有遠見卓識,而且能夠吃苦,能夠帶兵打仗,也能夠聽取眾人的意見,實實在在的說,后金的皇太極強了崇禎皇帝不知道多少倍,如此情況之下,后金的崛起就是歷史必然了。
朱慈烺是絕不會采用此等策略的,相反,他還要暗地里支持李自成,讓李自成與后金韃子去拼命,這樣一來,大明朝廷坐山觀虎斗,爭取時間積聚力量,等到李自成與后金韃子兩敗俱傷的時候出手。
朱慈烺有自身的底氣,其一是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子,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不必過多擔心外界的異議,且他手中持有先皇的圣旨,也拿到了代表國家最高權力的傳國玉璽,這讓他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
其二是穿越的朱慈烺,對于歷史有著清晰透徹的認識,明白大明王朝最大的敵人是誰,李自成雖然取得了短暫的輝煌和成功,但其沒有坐天下的本事和能力,滅亡是命中注定,后金就不一定了,完全具備掌控天下的能力和本事,完全可以與大明王朝爭奪天下,所以大明王朝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削弱和消滅后金韃子。
其三是朱慈烺知曉勵精圖治,能夠抓住重點,這個時候的他絕不會有享樂之思想,滿腦子想到的都是如何振興大明王朝,如何網絡更多的人才,如何壯大朝廷的軍隊,雖然當下的局勢異常的困難,不過只要朱慈烺能夠抓住核心重點,有大把的機會翻盤。
“連虜平寇”是絕對不行的,這方面朱慈烺必須要果斷決策。
進入文華殿的史可法等人悉數跪下請安。
朱慈烺抬手示意眾人平身。
首先出列準備開口說話的是南京禮部尚書王鐸。
王鐸曾經是朱慈烺的老師,擔任東宮侍官,有不錯的文采,明末還是有不錯的影響力,可惜的是,南明時期的王鐸,在清軍進攻南京的時候,與錢謙益一道打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且成為了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