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天色已經暗下來了,翌日就要出發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心事重重,在屋子里面來回的踱步,鳳陽的氣候已經有些炎熱了,不過內心焦慮的馬士英根本感覺不到。
皇上的旨意已經到了鳳陽,接旨之后,馬士英陷入無盡的彷徨之中。
自萬歷四十七年會試高中之后,馬士英在朝中一直郁郁不得志,先后在南京、河南、山西等地做官,擔任宣府巡撫的時候,因為集聚錢財送給朝中權貴被告發,罷官回家,十余年之后才得以重新被啟用,不過一直都沒有能夠在京城做官。
擔任一段時間的廬州總督之后,馬士英最終獲任鳳陽總督。
鳳陽總督這個職位,在京城很多人看來,也就是一般化,遠不能與漕運總督相比擬,且在軍事上面還要受制于漕運總督,不過放眼南直隸,鳳陽總督這個職位還是頗為重要的,最為關鍵的地方是掌控了一定數量的軍隊。
鳳陽是大明的中都,自然需要派兵駐守,鳳陽總督最為主要的職責,就是護衛中都鳳陽之安全,這個問題放在以前壓根不算什么事情,不過崇禎八年鳳陽被李自成攻陷,遭遇重大損失之后,朝廷開始重視中都鳳陽的護衛,鳳陽駐扎軍隊的人數有數千人增加到三萬余人,也算是一支不小的軍事力量了。
總督一職是文官,文官一般情況之下不會掌控軍隊,不過鳳陽總督例外,直接掌控軍隊。
所以說在南直隸,馬士英大大小小算是人物了,就連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都不會小覷。
當今圣上前往南京監國的時候,馬士英就想著巴結,畢竟皇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可惜一直都沒有找到機會,更令馬士英焦急的是,皇太子一直都沒有召見他這個鳳陽總督。
京城局勢的變化,遠遠超出了馬士英的預期,前往南京監國的皇太子成為了皇帝,而且這位皇帝雖然年紀不大,在南直隸和山東等地的名氣卻很大,其斬殺山東總兵劉澤清之舉,震動了南直隸,皇上派遣錦衣衛前往京城,拿到了先皇的圣旨,拿到了傳國玉璽,還救出了永王朱慈炤等人,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馬士英憑著多年的直覺,感覺到皇上肯定是要做一番大事情的,當下正值多事之秋,京城陷落、先皇駕崩,導致各地的局勢動蕩,皇上登基也沒有能徹底改變頹廢的局勢,如此情況之下,正是皇上大展身手的時候。
馬士英的判斷很準確,皇上登基的時候就動作了,懲戒南京、蘇州和揚州的東林黨人,讓南方的讀書人驚愕,卻說不出話來,這一手太高明了。
馬士英知道,東林黨和復社在南方的影響力驚人,他就是其中的經歷者之一。
當年為了周延儒再一次出任內閣首輔,馬士英與復社領袖張溥一道,四處奔走呼號,而出任了內閣首輔的周延儒,居然與東林黨、復社簽訂了協定,按照東林黨人和復社的要求,不得啟用閹黨之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延儒無法舉薦對自己有巨大幫助的阮大鋮,阮大鋮與馬士英是同年,萬歷四十七年會試同時高中,于是阮大鋮向周延儒舉薦了馬士英。
正是這一層的原因,馬士英得以復出,出任廬州總督。
東林黨人不僅在南方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朝中的力量也不一般,南方幾乎沒有什么力量能夠與東林黨抗衡,皇上來到南京之后,出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懲戒和打壓東林黨人,這足以說明了皇上之睿智,徹底看清楚了南方之局勢。
皇上沒有懲戒復社之人,這在馬士英看來,是更加高名的舉措,對于南方的讀書人和商賈,一味的打壓是不行的,其中有些讀書人不怕死,所以要采取剛柔相濟的手段,懲戒其中的一部分人,震懾絕大部分人。
皇上沒有懲戒復社之人,放眼整個的南直隸,沒有一個復社之人感覺到高興,相反,這些復社之人規矩本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