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內是不大可能任用了。
看上去最為忙碌的還是工部,工部尚書馬士英忙的兩腳不沾地,被皇上敕封為工部左侍郎的阮大鋮,也跟著忙的昏天黑地,南直隸、浙江以及山東等地的河塘溝渠之維修,以及某些地方官道的修繕,都需要工部來籌謀計劃,根據工部提出來的整體計劃,戶部撥付錢糧,且皇上還令工部關注地方的災情,盡可能的予以統計,對于某些災情嚴重的地方,朝廷必須撥付錢糧予以救濟,不能夠讓地方餓死太多的百姓。
皇上可不好糊弄,對于下面的事情很清楚,更加要命的是,皇上對于戶部撥付出來的錢糧,盯得很緊,地方上若是敢貪墨錢財,很快就會遭遇到懲戒,浙江某個地方的知縣,以及縣衙的諸多官吏,貪墨了近一半的救濟錢糧,結果很快被督查院查出來,知縣以及十多名官吏全部都被砍頭示眾,且是圣旨直接到了地方,浙江巡撫也遭受到了訓斥。
被賦予了權力的馬士英,干勁很足,每天幾乎是第一個到官署去,也是最后一個離開官署的,阮大鋮則是奔波在南直隸各地,巡查地方的情況,落實朝廷及工部之要求。
最不被人看好的工部,居然在地方上產生了最大的影響,南直隸、山東和浙江地方官府的文書如同雪片一般的來到工部,請求修繕官道、溝渠和堰塘,甚至有直接稟報災情的。
這樣的情形,在朝中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震動。
其實最忙的還是督查院,皇上基本廢除了聽風奏報的規矩,要求督查院彈劾官員的時候,需要有一定的憑證,不過皇上要求督查院嚴查朝中和地方官吏,特別是貪墨錢財、失職瀆職等行為,發現一起務必要處理一起,且督查院提出來的處理意見,皇上基本都采納了。
督查院左都御史路振飛,以及右都御史張慎言,都是清正廉潔之人,處理貪墨與失職瀆職官員絕不會客氣,而且他們得到了皇上的大力支持,做事情肯定是格外的賣力。
有關賦稅的事宜,皇上與戶部產生了一些爭執,皇上要求戶部統領,摸清楚地方商賈之情況,為征收商貿賦稅打下堅實的基礎,戶部大部分的官員認為,朝廷還是要以農業賦稅為主,不能夠將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商貿賦稅上面,至于說朝廷征收商貿賦稅是與民爭利的說法,壓根無人提及,不過最終還是皇上的意見得以推行,據說皇上并未強行要求戶部的官吏執行,而是通過講道理以及常朝辯論的方式,讓戶部尚書邱祖德等人完全接受意見。
唯一推延的一件事情,就是有關朝廷和地方官吏俸祿的事宜,皇上計劃提高朝中和地方官吏的俸祿,將所有的開銷都擺在明面上,而且皇上還打算確定地方與朝廷賦稅分成的方式,公開的給地方官府留下一定額度的賦稅,以維持日常的開銷,不夠皇上的這個提議,吏部、戶部和禮部都不是很明白,也沒有完全弄懂其中的意思,皇上無奈,只好暫緩執行。
多管齊下,朝廷很快出現了新氣象。
皇上登基不足兩個月的時間,朝廷和地方就出現了新氣象,這在許多人看來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按說皇上年紀不大,一直都在皇宮長大,也很少參與到朝政之中,怎么能夠如此熟練的駕馭朝政。
這就令眾人更加的欽佩和敬重皇上了。
朝野的這股新風,異常的關鍵和重要,能夠凝聚人心,持續的修補先皇時期失去的民心,更能夠給朝廷和地方莫大的希望,讓眾人看到朝廷徹底剿滅闖賊李自成、流寇張獻忠,徹底打敗后金韃子的希望。
隨著李自成的兵敗,更多的消息開始傳揚開來,都是北方來的消息。
因為李自成在北直隸、陜西和山西等地推行追餉令,導致地方上局勢出現諸多的動蕩,地方的士紳開始暗地里或者公開的方隊李自成以及大順軍,包括諸多歸順大順朝廷的官吏都是如此,他們開始懷念在大明朝廷的日子,紛紛喊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