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帶著一腔激情的黃道周,進入了文華殿,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文華殿內站滿了人,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侍郎,督查院左右都御史,朝中三品以上官員悉數都在這里。
黃道周瞬間仰起頭,他將這視作自身的榮耀,若不是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聲望,怎么可能有如此之高的待遇。
皇上登基之前和登基之后所做的事情,黃道周有所耳聞,有些事情他是完全贊同的,暗地里為皇上叫好,有些事情他也不是很贊同,不過自身沒有在朝廷之中,沒有話語權,也就是想想而已,朝中因言獲罪的事情太多,黃道周也略微的謹慎了一些。
朱慈烺進入文華殿,上了御輦之后,黃道周行跪拜禮。
“草民黃道周拜見皇上。”
“石齋先生,平身吧。”
黃道周剛剛起身,內閣次輔、禮部尚書李邦華跟著開口了。
“皇上,石齋先生學識淵博,清廉正直,在朝中為官之時,嘔心瀝血,仗義執言,在家為民之時,關心朝政,憂心民眾,可謂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臣以為,朝中缺乏石齋先生這等的人才,臣舉薦石齋先生入朝為官,直達中樞,輔佐皇上”
李邦華開口之后,幾名官員跟著站出來開口,都是附和李邦華,舉薦黃道周的。
內閣首輔朱聿鍵沒有站出來,其余的內閣大臣也沒有站出來。
李邦華覺得有些奇怪,余光掃過了朱聿鍵等人。
秉筆太監曹化淳站出來了,看了看李邦華,對著朱慈烺抱拳稽首開口了。
“皇上,奴婢以為,石齋先生學識淵博,眾人皆知,李大人舉薦石齋先生直達中樞,奴婢覺得不妥,朝中的內閣大臣,不僅需要了解民間疾苦,知曉天下局勢,還要面對紛繁復雜之局勢時,提出解決問題之辦法,不僅僅是學識淵博就可以的。”
曹化淳的話語,讓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黃道周的神色也變化了,他看了看曹化淳,對著朱慈烺抱拳開口了。
“皇上,李大人之贊譽,草民不敢當,曹大人之話語,草民不認可。”
朱慈烺看了看李邦華等人,也看了看曹化淳,臉上露出微笑的神情。
“石齋大人有何想法,盡管說出來就是,朕也知曉石齋先生學識淵博,既然來到了文華殿,那就請石齋先生說一說對當下時局之見解吧。”
黃道周對著朱慈烺再次抱拳稽首。
“皇上有旨,草民遵從,草民斗膽了。”
“草民以為,京城陷落,先皇駕崩,使我朝遭受重創,皇上于危急之中登基,勵精圖治,嘔心瀝血,使朝中氣象為之一新,草民深感佩服。”
“值此危亡之際,草民提出兩點建議。”
“其一,親賢臣,遠小人,善待人才,其二,休養生息,改善民生,發展經濟。”
“草民說完了。”
大殿里面靜的出奇,沒有人想到黃道周會說出來如此的話語,大凡提出來建議,就是指朝廷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所以才會建議,如果做得好,直接贊譽就是了。
朱慈烺的臉上依舊帶著笑容。
“李大人,你認為石齋先生的建議如何啊。”
李邦華臉色有些白,對著朱慈烺抱拳。
“石齋先生之建議,臣還需要思索一番,不敢妄言。”
朱慈烺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看向了黃道周。
“石齋先生敢于直言,朕很欣賞,想必石齋先生提出這兩點關鍵之建議,也是深思熟慮,朕本來想著,請石齋先生說說其中之思考,想來沒有必要,朕有些話,還請石齋先生品評。”
“父皇在世之時,殫精竭慮,一心想著振興王朝,可惜未能如愿,那個時候,朝中很多大人提出來諸多建議,這里面不乏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