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鐵青的豪格,看著面前的葉臣,冷冷的開口了。
“葉臣,本帥打算迎擊明軍,你是不是也要反對,也要請示朝廷啊。”
身為主帥,豪格處處受到掣肘,這讓他非常不滿意,葉臣的身份不一般,既是十六臣之一,又是議政會的成員之一,按照道理來說,就算是多爾袞等人,也不會完全得罪,更不用說遭受打壓之中的豪格了。
豪格本來以為,葉臣是朝中老臣了,不會完全聽命于多爾袞,這方面倒是預料準確,不過豪格沒有想到的是,葉臣做事情頗為刻板,牽涉到景州、安陵鎮的大小事宜,都要請示朝廷,朝廷有了明確的回復,葉臣才會同意實施。
處于逆境之中的豪格,在小事情面前不會在意,讓葉臣做主也無所謂,他關心的是什么時候發起對德州府城的進攻,京城傳來消息,多鐸與阿濟格分別領軍出擊,多鐸進攻盤踞洛陽府城的李自成,阿濟格進攻盤踞太原府城的李過和陳永福,可以預見的是,多鐸與阿濟格一定能夠取得重大的勝利,得到消息的豪格,完全坐不住了。
滿人尚武,誰建立的軍功多,誰在朝中就有話語權,哪怕是親王也不例外,當初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兩人都是攝政王,濟爾哈朗還是第一攝政王,地位高于多爾袞,不過論戰功,濟爾哈朗遠遠比不上多爾袞,在戰功方面處于劣勢,加之多爾袞的身份遠比濟爾哈朗尊貴,所以濟爾哈朗只能黯然退出,讓多爾袞掌控了朝中的權力。
處于逆境之中的豪格,更是想著建立起來不一般的軍功,那樣多爾袞也無法過度打壓。
前往景州與安陵鎮駐扎,且不準輕易發起對德州府城的進攻,率領的滿八旗軍士僅有五千人,豪格本來是很不滿意的,不過能夠近距離與駐守德州的明軍對峙,那就意味著豪格有隨時發起對德州進攻的機會,從這個方面來說,豪格也能夠接受。
如果能夠攻陷山東德州府城,豪格的戰功遠不是多鐸與阿濟格能夠比擬的。
可惜的是,身為副帥的葉臣,不管怎么說都不同意輕易進攻德州府城。
在另外一件大事情上面,豪格與葉臣的態度也不一樣,那就是吳橋之戰的調查事宜。
當皇帝的愿望失敗之后,豪格對多爾袞已經不是一般的仇恨,所以前往景州調查吳橋之戰失利的原因,豪格很想見失敗的緣由強加給多爾袞,畢竟多爾袞是攝政王,所有的戰斗都是多爾袞拍板做出決定的,不過葉臣沒有這樣的想法,要去斥候實事求是。
豪格知道葉臣的想法是對的,也是為了大清國,不過豪格咽不下這口氣,兩人之間的沖突必然出現,雖然身為主帥,但豪格不敢為所欲為,如果他的把柄被多爾袞抓住,那就不是削去爵位那么簡單的處罰了。
來到景州之后,豪格過得很不愉快,有一段時間他索性什么事情都不管,每天就是飲酒,葉臣前來商議軍中的事宜,也被他敷衍過去。
一直到明軍可能主動進攻景州與安陵鎮的消息傳來。
豪格做夢都想不到,明軍居然敢于主動進攻景州與安陵鎮,要知道明軍在豪格的眼里,就是爛泥的代名詞,他永遠記得當年入關作戰,明軍望風而逃的場景。
吳橋之戰失敗的責任,覺羅巴哈納與石廷柱共同承擔了,因為兩人輕敵,誤入明軍的包圍圈,且遭遇到紅夷大炮無情的轟炸,關鍵時刻覺羅巴哈納指揮失誤,沒有迅速撤離戰斗,反而是繼續往吳橋的方向行軍,結果陷入到明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導致了全軍覆沒。
身經百戰的豪格知道,覺羅巴哈納率領的兩萬軍士,其中一萬蒙八旗軍士的戰斗力不錯,與滿八旗差不多,另外的一萬漢軍軍士就差多了,兩萬大軍陷入重圍之中,最為關鍵的是作戰的士氣,如果所有軍士同仇敵愾,拼死抵抗,還有突圍的一線生機,如果失去了斗志,那就是待宰的羔羊,偏偏漢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