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南京,皇宮,文華殿。
回到南京的朱慈烺,一刻都沒有歇息,御案上面擺著內閣送來的奏折,都是牽涉最為要緊的事情,離開南京的時候,朱慈烺專門囑托過內閣首輔朱聿鍵,若不是特別重要的事情,內閣可以直接辦理,不必事事請旨,那樣必定耽誤事情,好在朱聿鍵兢兢業業,領著內閣一幫人,認認真真的做事情,解決了不少的事情。
朱慈烺做事情的大度從容,早就表現出來了,他不是專權之人,只是在牽涉到家國大事的時候,有乾鋼獨斷的魄力,且事實證明,朱慈烺所做的決斷都是完全正確的,如此情況之下,不管是內閣,還是朝中文武大臣,都心服口服。
御案上面的奏折,主要牽涉到兩件大事情。
第一件大事情,就是黔國公、云南總兵沐天波,福建總兵鄭芝龍等人請求來到南京覲見,吳橋之戰與景州之戰,在南方造就了巨大的轟動,朝廷斬殺原河南總兵許定國,降服原湖廣總兵左良玉,在南方更是造成深遠的影響,其余各路總兵早就不敢擁兵自重,他們上奏折表示忠心之后,期盼早些來到南京,拜見皇上,當面表明自家的忠心。
皇上沒有給予南方諸多總兵任何的賞賜,相反還在不斷的擠壓南方的諸多總兵,要求他們不能夠擁兵自重,這樣的情形很少見。
說到底,這一切體現出來的是實力,就算是先皇在世的時候,也做不到這一點。
第二件大事情,關系到八大王張獻忠,四川總兵秦良玉,參將楊展等人寫來奏折,因為他們不斷的圍剿,以及四川各地士紳富戶的反抗,張獻忠的處境變得艱難,僅僅能夠占據成都以及周邊地區,其余地方大都被地方士紳富戶把持,秦良玉和楊展期盼朝廷能夠派遣大軍進入四川,圍剿張獻忠。
這兩件事情,內閣不斷隨意的做出決斷,可又沒有必要立即稟報,所以等到朱慈烺回到南京之后,內閣立即稟報了。
南方各地總兵期盼來到南京覲見的事宜,朱慈烺不著急,他已經通過一系列的手段鎮住了這些總兵,包括有些自大的鄭芝龍,只要這些總兵在地方上老老實實,問題就不是很大,不過黔國公沐天波除外,因為沐天波駐扎云南,牽涉到地方上很多的土司,這些土司可不簡單,必須要好好的安撫,要不然會鬧事,攪得朝廷不安寧。
剿滅張獻忠的事宜,朱慈烺倒是需要好好的考慮,因為張獻忠麾下有一員大將李定國,李定國是張獻忠的義子,作戰勇猛,有勇有謀,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抗清名將,如果能夠徹底降服張獻忠,得到李定國這員驍將,那就比較圓滿了。
歷史上的張獻忠,被后金的豪格剿滅,張獻忠也是被豪格一箭射中死去的。
歷史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豪格命喪景州,進入關內壓根沒有來得及作戰,沒有立下任何的戰功,就一命嗚呼了,由此來看,張獻忠的命運亦可能發生變化。
至于會如何的變化,朱慈烺還不知道。
朱慈烺對李自成與張獻忠兩人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兩人年輕的時候都是刺頭,兩人造反的原因并非是活不下去,而是惹下了難以承受的大事情,被迫造反,而且兩人都曾經被大明朝廷招安,他們表面上同意招安,渡過難關之后,最終都再次造反,從這個層面來說,朱慈烺沒有信心讓兩人徹底歸順。
李自成已經稱帝,張獻忠也打算稱帝,也就是說,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想著做皇帝,對于這種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斬殺,如果招募在身邊,睡覺都難以安生。
朱慈烺是果斷之人,下定決心的事情,輕易不會改變,他暗地里幫助李自成,目的就是讓李自成牽制后金朝廷,讓八旗軍不敢放心大膽的進攻南方,這個目的達到了,至于說張獻忠,盤踞在四川成都一帶,完全給朝廷添亂,按照道理來說,應該予以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