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吏部派遣地方主官,可吏部沒有那么多的官吏派出去。
相比較來說,兵部尚書史可法最為愜意。
“朕御駕親征數月的時間,內閣辛苦了,諸位大人辛苦了,朕在南京城內看到很多喜人的情形,這都是內閣、六部、朝廷各部門之功勞,朕希望這樣的情形要延續下去。”
“兵部的事宜不多說了,諸多情況你們都知曉,大家既然來了,朕就說一說會試,說一說這地方主官的事宜。”
“按照以往的規矩,會試錄取貢士四百五十人,本次恩科,參加會試的舉人有四千余人,十名舉人才有一人高中,朕以為數量太少了,增加一百五十名,錄取六百名貢士吧。”
“朕這樣做也不是隨意的改變規矩,吏部尚書高宏圖大人想必深有感觸,河南與陜西兩地需要大量的官員,接下來還有山西、北直隸和四川等地,同樣需要大量的官員,吏部本想著在南方各地抽調,朕沒有同意,還是從本次的會試和殿試錄取之進士中想辦法吧。”
“朕決定,殿試之后,高中進士之人,全部要在國子監集訓一個月時間,這期間,內閣的諸位大人,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六部的尚書侍郎,都要去授課,告訴諸多的進士該要如何的做官做事情,朕還要讓政績斐然的地方官吏前往國子監授課,告訴這些新科進士如何才能夠做好百姓的父母官。”
“都察院、刑部與大理寺一定要好好的給這些新科進士授課,告訴他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給新科的進士立下好的規矩。”
“朕也要給新科進士授課,朕對他們寄予厚望。”
“國子監集訓一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僅是新科進士,包括京官和地方官,都要進入國子監參加集訓,此事有吏部會同禮部共同商議,每年舉辦兩次到三次集訓,爭取用三年到五年的時間,讓本朝所有的官員都參加一次集訓。”
“吏部考核官吏之辦法,朕早就說過了,本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大人之考成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這么長時間過去了,吏部依舊使用原來之考核辦法,頗為不妥,從即日起,吏部運用考成法,考核天下之官吏,內閣務必要監督,每一次官吏考核之情況,吏部都要詳細給朕稟報。”
“朝中有人議論考成法,認為其中也有一些不妥之處,譬如說這月考之制度,就太過于繁瑣,朕倒是覺得,月考務必要堅持下去,若是吏部遵循原來之規定,六年一次京察,三年一次大計,那才是懶政之表現,三年的時間太長了,可以發生太多的事情,等到吏部或者是都察院發現官員之問題,已經太晚了。”
“朕倒不是說考成法十全十美,亦需要在實際之中予以進一步的完善,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朝廷對于官吏之考核將越來越嚴格,能者上庸者下,形成制度,魚肉百姓之官吏,貪墨錢財之官吏,一經發現,必定嚴懲,這大明之江山,經不起折騰了。”
說到這里,朱慈烺站起身來,凌冽的眼神掃向了眾人。
“此番御駕親征,朕說了很多話,史大人、曹大人的馬大人聽得最多,這些話朕都記下來了,專門送回南京,讓內閣、都察院、六部都看了,有人吃驚,覺得朕說的那些話言過其實,也有人不在乎,認為朕不過說說而已,朕今日告訴諸位,這些話絕不是說說而已,朕要一點一滴的落到實處,全部都要推行下去。”
“河南與陜西各地的慘狀,觸目驚心,朕都看不下去了,當初在京城的時候,朕聽過太多粉飾太平的話語,兩相比較,朕終于明白了,我大明朝廷為什么會失去京城,為什么差點失去天下,朕若是不下狠手予以徹底的整治,怕也是當不了幾年的皇帝。”
“朕所說的一切,準備要做的所有事情,歸結為十六個字,休養生息,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壯大軍隊,內閣議事就按照這十六個字逐漸的推進,凡不符合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