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看著桌案上面的文書奏折,陷入沉思之中。
各方傳來的情報,對于大明朝廷和他這個皇帝來說,都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譬如說京城來的情報,后金朝廷以及多爾袞已經有了撤離到北方去的跡象,這也算是多爾袞有了清醒的認識,知道八旗軍前途未卜,如果繼續堅守北直隸和京城,很有可能遭遇全軍覆沒的危險。
多爾袞雖然比不上皇太極,不過也算是一代梟雄,如果不是因為大明的京城被李自成攻陷,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遭遇李自成大兵壓境被迫求助于后金朝廷,八旗軍尚沒有實力進入中原,大戰是需要大量錢財消耗的,后金朝廷還沒有這么多的錢財支撐。
吳橋之戰和景州之戰,已經令后金朝廷遭受沉重打擊,馬欄山之戰則令八旗軍元氣大傷,更加關鍵的是,朱慈烺運籌帷幄,充分利用了八旗軍與李自成之間的矛盾對立,讓他們互相殘殺,讓大明朝廷從中得利,最終的結果就是李自成及大順軍徹底被剿滅,八旗軍損失慘重,大明朝廷從中得到了最大的好處。
如果不是因為錢財不是太充足,以及四川和福建等地還不是很穩定,朱慈烺早就下令讓明軍大舉進攻北直隸,與八旗軍展開最后的決戰了。
朱慈烺希望后金朝廷與多爾袞繼續留在京城和北直隸,畢竟他們在北直隸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幾乎不可能籌集到多少的糧草,絕大部分的開銷都需要從沈陽運送過來,多鐸剿滅李自成好不容易獲取到大量的錢財糧草,卻被明軍全部繳獲,如此情況之下,沈陽那邊將要承受巨大的負擔,可以肯定的是,后金朝廷不需要多長時間就無法支撐下去了,等到京城的多爾袞和八旗軍補給不足的時刻,明軍乘勢發起進攻,就是最佳時機。
多爾袞與八旗軍撤離到沈陽,能夠得到一定的喘息時間,全力應對明軍即將發起的進攻。
馬士英寫來的奏折,朱慈烺看了兩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和打敗對手,這是朱慈烺一直堅持的作戰方略,派遣十萬大軍進入四川剿滅張獻忠,兵力上面的安排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且其中五萬人參與了馬欄山之戰,可謂是明軍之中的精銳,張獻忠雖然有三十多萬的大西軍軍士,不過戰斗力真正強悍的軍士不多,精銳軍士有五萬人就很不錯了。
張獻忠在四川的統治力量很薄弱,眾人皆知,其登基稱帝之后派遣到四川各地的官員,被殺的很多,秦良玉與楊展時不時的發起對大西軍的進攻,四川本地的士紳富戶也聯合起來與張獻忠對抗,這些都令張獻忠無法安生,還在竭盡全力穩定四川各地的局勢。
明軍戰斗力遠遠強于大西軍,又能夠得到四川各界的支持,所以戰斗結局沒有多大懸念。
朱慈烺需要的是速戰速決,時間不能夠拖得太長,因為朝廷也難以承受巨大的錢糧開銷。
河南、陜西與山西等地,朱大典和阮大鋮等人正在竭盡全力治理,這些地方復蘇需要一定的時間,也需要錢糧方面的支持,小冰川的氣候雖然到了尾聲,不過還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朝廷與地方不僅需要讓百姓休養生息,還要與可能到來的天災博弈。
南方各地的局勢也不是特別的穩固,某些地方還存在擁兵自重的情形,譬如說福建總兵鄭芝龍,依仗其實力雄厚的水師,不大服從朝廷的調遣。
形勢發展太快,快的朱慈烺都有些目不暇接,穿越不到一年的時間,局勢就出現根本性的扭轉,這讓他這個穿越者感慨太多,想想歷史上的南明,其實是有實力與后金一戰,遺憾的南明皇帝與大臣想到的全部都是自身的利益,各地總兵更是擁兵自重,嚴重的內訌之下,眼睜睜看著大明朝廷徹底完蛋,覆巢之下無完卵,南方的士紳富戶與百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會試已經結束,禮部與國子監正在閱卷,一個月之后殿試就要舉行。
會試張榜之后,高中的六百名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