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鴻溝前的表現驚艷了陳平,韓信到這來討封這么大的事,本以為劉邦會處理得很好,沒想到陳平耳中聽到的卻只是,
“吾困于此,旦暮望而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直聽得陳平都傻了眼,這時候的韓信是楚漢之爭中最關鍵的一環,哪是正在用人之機的劉邦所得罪得起的?
他忙在使者注意不到處踩了劉邦一腳,然后趴在劉邦耳旁,悄聲說道,“你現在和項羽還勝負未分,韓信軍力強盛,你能阻止他自立為齊王嗎?所以,你不如順水推舟,善待韓信,否則小心他背叛你!”
劉邦像是在睡夢中被人潑了一盆冷水,恍然大悟,立馬改口,
“好個韓信,你一個大男人,定了齊國,直接當齊王就是了,好歹也是本王的大將軍和相國,還像個娘們似的扭扭捏捏的干嘛?”
底下那個使者笑著道了謝。陳平等人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劉邦刻好齊王印,派張良親自帶給韓信,并讓張良以漢使者的身份參加了韓信的登基儀式。
之后韓信派曹參掃清齊國剩余的城池,派灌嬰一路南下接連破魯縣、傅陽、僮縣、取慮、徐縣,到了廣陵,以擊敗了項聲、薛公、郯公等,再下下邳,最后擊敗了楚國最后的一點精銳。
戰場形勢越來越有利于劉邦。
陳平看得出,最近些時日,劉邦的情緒越來越穩定;與之相對的,項羽那頭的情形卻不容樂觀。
他與劉邦在廣武對峙打得難分難解;灌嬰正在他的封地里面橫沖直撞;彭越仍然在魏地有很大的勢力,還在時時刻刻攪得他不安生。
最重要的是,后方不穩導致項羽前線糧草不繼,他快撐不下去了。
陳平知道,現在正當時候,提出了派使者議和麻痹項羽的建議。
那項羽還保有警惕心,第一次和酈食其齊名的陸賈鎩羽而歸;第二次侯公成功了,他讓項羽看到了劉邦的“誠心”,同意和談。
在侯公的來回奔波下楚漢兩國終于達成協議:兩國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屬漢,以東屬楚,兩國休戰之后,各自罷兵回家,不得違背盟約而再起兵戈。
楚河漢界劃定的那天,陳平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從他出門投靠魏王咎算起,有多少個年頭已經算不清了。
在這個世界里,雖然他最先見到的是樊噲和夏侯嬰他們,但是最令他感到親近和溫暖的就是發妻張麗和大兄他們。
現在張麗已然永遠地倒在了權力的刀鋒之下,可大兄還在南鄭,他只想回去一敘天倫。雖然劉邦最后占了壓倒性的優勢,可這過程太過漫長與苦痛,他想回家了。
對現代的父母還有師長的記憶已經開始模糊了,甚至他對于自己本來的名字“陸桐”也漸漸地淡忘開來。
萬里長征這才算走了一小步,他不僅人累,心更累。
現在他才真正體會到現代世界各地反戰的呼聲為何那么高。戰爭不僅僅是生靈涂炭那么簡單,就連如漢代陳平這樣的幸存者,心中也是傷痕累累。
不戰了好,沒有流血,沒有犧牲,更用不著算計。
就在陳平收拾自己的行囊的時候,張良進來了。
他笑著說道,“陳孺子這么快就要打道回府了?”
陳平一聽就知道這話鋒不對,他當即停止了動作,聽張良繼續說道,
“你可知道現在為何項羽同意王上議和的請求?”
陳平知道,自己的那點見識和張良的相比簡直就是螢火和日光之別,他很樂意聽聽他的高見。
“那還不是因為項羽身邊的那點家底被漢軍端光了唄。
你不知道吧,韓信之前已經把龍且斬殺了吧?他還是用自己當餌,龍且追擊他到河中心時,被洶洶的洪水沖得大敗,只幾個兵將跑到了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