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為數不少的當年六國名門之后齊齊地聚到邯鄲,只為劉邦剿滅陳豨的大業時,陳平才真正地感受到權力的號召力以及劉邦本身的魅力。
自從和魏王假(魏無知)在長樂宮大殿對峙后,再也沒有人來找張麗的麻煩。雖然劉邦關于善待六國后裔的承諾還沒有真正得到落實,但是劉邦沒有像項羽那般地找義帝后人的麻煩這一點,陳平覺得,是最讓六國放心的。
劉邦并沒有封賞義帝的后人,甚至宣稱義帝無后。
義帝熊心被項羽密令處死之時,熊心正值壯年,怎會無后?這是劉邦為了防止既得利益者把義帝后人當作王朝的隱患掃除的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陳平私下里看見,劉邦密令那些隱衛時不時地送一些錢財予某個方向的人,那種規制和紋飾不同于漢宮或者其他方向的。
陳平就知道,那是劉邦在悄悄地關照著熊氏后人。或許是出于真心,或許是出于當初義帝給他西征機會還死咬著“先入關中為王”約定的感激,或許是為了做給六國之人看的。
不管怎樣,劉邦的此種舉動都讓他的大漢王朝得以安寧。
這些六國名將之后是有相當傲骨的,能在此時來幫劉邦,就很能說明問題。
陳平更加佩服劉邦的馭人之術了。
劉邦袖子里藏著的情報網很是厲害。三天不到,陳豨手下的將領的情況就送到了劉邦手里。
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陳豨的手下的將領以前大都是做生意的商人。
得到這一消息的劉邦臉上笑開了花。陳平聽說,當初劉邦西進途中打到進關中的最后一個隘口的時候,就是用金錢賄賂那些個以前做過商人的將領,然后張良的計謀才得以有很大的閃轉騰挪空間的。
于是,劉邦就撒下了大量的錢財,金子送到,陳豨手下的很多將領就投降了。
陳平以前聽說空城計不能用第二次,可是劉邦的金錢攻勢卻屢試不爽,陳平不得不感嘆“金錢無國界,唯有利當先”的秦漢商人的本色。
就在此時,長安方向來了一封“捷報”——呂雉和蕭何聯手處決了韓信,還順帶捎來了韓信與陳豨往來的書信。
劉邦讓陳平念給他聽。其中“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怨言特別多。其余的就是韓信告訴陳豨三人成虎的道理,讓陳豨小心應對,不要學他,把本來可以割據一方的大好局面白白浪費掉,還成了劉邦的階下囚之類的言語。
牢騷誰都有可能有,這些并不能作為韓信謀反的證據,陳平的眼神看向了劉邦。
劉邦再把寫在薄薄的絲麻上的東西遞給陳平。
陳平呆了。
韓信死得太魔幻,和張敖的相國貫高被人狀告謀反如出一轍。韓信的一個門客犯了事,然后被他結結實實地家法了一頓逐出門去了。
然后那門客的兄弟不服氣,就到蕭何處告了狀。
說是陳豨當初到長安時,去拜訪了當時被閑置下來的韓信,韓信在一番寒暄之后,表達了自己對劉邦信任他派他到趙代之間那勁兵所在之處的羨慕之情。
聽到陳豨的“能為皇上分憂,是我們臣子的榮幸”的話語之后,韓信就話鋒一轉,巧用了“三人成虎”,把陳豨扯到驚懼的邊緣。
最后就跟陳豨商定了韓信做內應,里應外合造劉邦的反的盟約。
這就說得通了。
陳平在長安協助劉邦處理國事時,看過那些調查卷宗,陳豨犯的那些個事都不算是什么要命的大事。
想當初蕭何為了保命還不得不做出欺負百姓損害自己名聲的事,陳豨這些個事都可大可小,以他寵臣的地位,即使被褫奪了爵位,不幾年立個功就回來了,不至于那么惶惶不可終日,非得要走造反這條絕路不可。
原來是他本就與韓信有著那說不清道不明的約定,劉邦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