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這份飛禽傳書,同樣來自安陽縣域。”
“并且內容同樣是你所奏的慘案,只不過它的內容更加詳實細致。”
“最重要的是,這是郭子儀親自發給朕的急報。”
“在這份飛禽傳書之上,郭子儀的說法和你大同小異。同樣是安陽縣出現了巨匪,同樣是安陽縣衙的官員被殺,只不過嘛, 行兇的歹徒不一樣。”
“比如在愛卿你的奏疏之中,你把郭子儀說成了殺官造反的惡徒,并且言之鑿鑿,顯得義憤填膺。”
“但是朕仔細回味你剛才的奏疏,卻發現你通篇都是在猜測和推斷。套用朕剛剛學過的一個說法,愛卿你這分明是疑罪從有的套路。”
“哈哈哈哈,疑罪從有,諸位愛卿聽到這個說法之后, 是不是都感覺到十分新奇?”
“朕也感覺很新奇,可是新奇之后忽然心里一陣陣的恐慌。”
皇帝說到這里的時候,突然竟從龍椅上慢慢站起,然后目光掃視朝堂,看向在場的每一個官員。
“疑罪從有,認為有罪就會按照有罪的方式推斷,那么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必然是把懷疑的罪名給坐實。”
“偏偏咱們大唐的朝律包容,很少會有官員因言獲罪,所以什么話都敢說,什么厥詞都敢放,有時候某個官員參奏別人之時,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這種疑罪從有。”
“臣認為某某有罪,臣猜測這事是他干的……”
“諸位愛卿回憶回憶,汝等在參奏之時是不是經常這么說?而朕這位大唐的皇帝,在做出最終裁決的時候,恰恰也因為聽信了汝等的說辭,故而對汝等參奏之事做出了決斷。”
“這讓朕很恐慌啊!”
“朕竟然聽信了幾十年的讒言。”
“那些因讒言而獲罪, 那些因為疑罪從有而受罰的人, 他們,冤不冤?”
自從開元二十八年以后,皇帝很少這么長篇大論過。
這一刻滿朝文武心中凜然,仿佛又回到了唐玄宗年輕的時代。那時候的唐玄宗殺伐果斷,做事有一股雷厲風行的狠勁,而那時候的朝廷官員,絕不敢像近幾年這般的散漫。
然而就在眾臣心中凜然之時,皇帝竟然慢悠悠的坐回了龍椅,似乎精氣神不濟,十分困倦的打個哈欠。
“朕真是老了啊,說一點話就感覺疲倦。”
皇帝打著哈欠,眼神似乎變的渾濁,但卻不忘剛才的正事,招呼高力士把一份奏疏拿出來。
“今日上朝的官員很多,朕就不讓大家挨個傳閱了,否則耽擱時間太久,讓朕沒法早點回宮休息。”
“讓高力士念給大家聽吧,諸位愛卿聽一聽郭子儀的這份奏疏。等會聽完之后, 朕還有幾個問題, 到時候可能會問大家, 讓你們說說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你,孫愛卿,你參奏郭子儀之時,用的方法是疑罪從有。那么現在你聽聽郭子儀的飛禽傳書,看看人家是怎么向帝王奏疏事情的。”
“不過你不用學,因為你以后可能沒機會了。”
下面群臣心中一動,隱約聽出皇帝的暗指。
什么叫‘以后沒機會用了?’
對于官員而言最起碼意味著罷疏。
如果更嚴重一點,甚至丟官了還得賠命。
那個奏疏的大臣臉色漸漸蒼白,身體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他幾乎是下意識脫口而出,又急又慌的道:“陛下,微臣沒罪啊。咱們大唐的朝律規定,并無因言獲罪一條。”
皇帝再次打個哈欠,似乎精力越發的不濟,但是說的話卻很森冷,透著一股子帝王的殺伐味道:“那是以前,不是現在。”
短短八個字,在場所有大臣心中又是一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