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斤糧食才好,二斤半不足以活人。夫君,改一下規(guī)矩可以么。”
郭子儀看向楊玉環(huán),四周的流民們也看向楊玉環(huán)。
那一張風華絕代的僑聯,這一刻仿佛閃爍著光輝。
郭子儀幾乎沒有任何遲疑,鄭重點頭道:“好,既然是夫人的提議,那么你肯定已經做過精確計算。三斤糧食,二斤半改成三斤。”
流民之中突然有人嚎啕大哭,連滾帶爬的爬到楊玉環(huán)跟前,大力磕頭,腦袋撞在地上砰砰響,誰也拉不住,死命的磕著頭。
“楊夫人,楊夫人啊,俺謝謝您,俺代表全家七口謝謝您。”
“三斤糧食七個人吃,完全可以保證餓不死,楊夫人啊,您是人間的活仙女……”
這時代還有沒觀音菩薩的信仰,仙女就是老百姓心目中最仁慈的仙。
糧食從二斤半僅僅加到三斤,流民們已經開心的哭起來凄凄惶惶。
然而流民們沒有想到,這竟然只是郭子儀的初步打算。
“我說你們是不是腦子抽抽啊!”
“能不能等我把事兒說完再哭?”
“一個漢子干活一天三斤糧,但你們怎么不問問婦女和孩子?還有老人家,同樣也能干點活。難道在你們的眼中,我郭子儀是個剝削百姓的惡棍嗎?”
“只給成年漢子糧食,老弱婦孺干活白干?這種事我做不出來,我怕被人戳我的脊梁骨。”
“都聽好了,筑城雇工不限男女,不限年齡。成年壯漢由于體力大,所以筑城之時干重活。一天下來,三斤糧食。”
“老人只要還能爬的動,能夠在干活的時候搭把手,比如燒點開水,幫忙做飯,那么就算參加了雇工,每天發(fā)給一斤的口糧。”
“小孩子可以干點雜活,比如砍樹枝送到窯上當柴火。筑城需要大量的青磚,所以咱們肯定是要燒窯的……但是小孩子就不給糧食了,按照砍樹枝送柴火的數量給錢。這個錢不準亂花,尤其是家里大人不準向小孩子伸手要,讓娃娃們攢起來,過陣子我要辦學堂。”
“學堂其實可以免費,小孩子吃喝用度花不了幾個錢,但是我要給孩子們立個規(guī)矩,上學所需必須是自己賺。”
“最后是婦女,你們是大唐的半邊天啊。我這人說實話別看打仗很猛,犯起牛脾氣的時候似乎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我怕媳婦兒,我每天都要討好我媳婦。”
“對于你們這些婦女,我同樣也得討好著點。暫時你們就在筑城的時候幫著打下手,有力氣干粗活的可以干點粗活,如果力氣小的那就燒火做飯,洗衣縫補……按照成年漢子的折半酬勞,我每天發(fā)給你們一斤半糧食,咋樣,是不是算作討好啊?”
“你們別急著驚喜,也別急著謝我,更不準磕頭,誰磕頭我把誰攆出去。”
“跟你們說實話,婦女一斤半糧食算是給的少了。等到筑城之后你們被我媳婦雇傭,跟著她去做那些掙大錢的產業(yè),到時候一個婦女可就不是一斤半糧食了,你們很可能一天掙到個幾十文上百文呢。”
“哈哈哈哈,但是暫時我先占個便宜,讓姐妹們幫忙把城池筑起來。畢竟有了城池之后,咱們才算是有了根基。”
“長安那邊的豪門大戶,早就準備著把戶口前來了,人家來的意圖可不是來住,而是開商鋪做生意弄產業(yè)。如果咱們連個城池都沒有,怎么拿店鋪給人家做買賣啊,對不對?”
“自古都說商貨興旺,人氣才會興旺。等咱們的城池興旺起來之后,各家各戶的好日子還會遠嗎?”
“到時候家里的日子好了,逢年過節(jié)的肯定得吃頓肉,是不是?娃娃們身上的衣服,做娘的肯定也有閑錢去扯塊布。針頭線腦的縫制一番,小孩子美滋滋的穿在身上。”
“哈哈哈哈,真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