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你們這群鼠目寸光的蠢貨
河南道,徐州,郡治所在地,彭城。
從瑯琊郡到這里,路程大概是三百里,如果騎馬狂奔趕路,只需要半日時間就可到達。
一封加急書信,被人快馬送來。
“陽春三月,萬物向陽,相距甚遠,不能聚首,遂以書信一封寄之,敬請彭城柳氏吾弟親啟:”
“小十九,我是你顏氏三哥,五十年前渤海求學,你我皆為束發之童。于圣賢膝下聽講,足十年而貫之。”
“四十年前,恩師飛升,渤海國一日之間大變,所有皇族隨同恩師歸隱……那座世間明珠的巨城,和吾等渤海學子再無關系。”
“那日乃是揮淚作別之日,彼此各因前程而分道揚鑣,此后經年累月,又為家族牽絆,故,一別四十年竟無聚首。”
“時今日,為兄迫于興奮,寄發書信一封,囑人快馬加鞭,定要送至吾弟手中。”
“柳小十九,你給哥哥聽好了,立馬打開你家的糧庫,立馬調動你家能調動的車馬,無論是牛車馬車還是人力車,總之所有的運輸工具全都要用上……”
“運糧過來,能運多少就運多少。”
“一千石不嫌少,一萬石不嫌多,怕只怕你小子沒膽量,做不出運送十萬石的大手筆。”
“速來,速來,糧食所運之地,直往瑯琊蘭陵,此處將有巨城崛起,此處將有大利益可圖。”
“以上,甚急,敬頌,春安。”
“唐天寶四年三月,瑯琊顏氏族長,顏庭文,頓首寄之。”
……
一封很古怪的書信,在彭城柳氏激起波瀾。
閱信者是個老頭子,年齡和瑯琊的顏老頭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這個老頭不是家主,而是彭城柳氏的一位族老。
他接到書信之后,第一反應就想照辦,然而族老的權威不夠大,無奈只能拿著書信找家主。
柳氏的家主看完之后,先是皺眉沉吟了許久,由于書信寫的含糊,上面的要求又太過敏感,涉及糧食之事,任何家族都要謹慎對之。
于是這位家主召集全族的族老,以及嫡支幾脈的年輕一輩繼承人,聚而議事,共同商量。
大家族涉及利益之事,商量事情的時候很容易發生爭吵。
首先是嫡支二脈的一個青年,滿臉冷笑的看向柳氏老頭,雖然抱拳行禮,但是語帶嘲諷:“十九叔,您是不是應該找個郎中瞧瞧了?僅僅憑著一封書信,您就要打開家中的糧庫,甚至要動用全族的車馬,運送1000石糧食去蘭陵?”
“蘭陵是什么地方?侄兒我從未聽說過!想必是個窮鄉僻壤,又或者小到上不了臺面的破地方。”
“而1000石糧食石多少?折算斤兩足足十萬斤。您老人家因為一封書信,要把10萬斤糧食運到窮鄉僻壤。侄兒我身為家族第二脈的繼承人,首先就要對您說一聲不同意。”
這個青年才剛剛說完,又有一個青年站起來,雖然語氣恭謹,然而意思堅決,同樣:“侄兒也認為,十九叔這次有些欠考慮。自古以來,糧乃根基。錢庫可以沒有存錢,但是糧庫一定要豐盈充足。哪怕是里面的糧食堆積發霉,但也好過空蕩蕩的餓死老鼠……”
“所以侄兒我身為嫡支第三脈的繼承人,對于您老人家的提議做出拒絕。”
“您想運糧食去蘭陵,那是您老人家自己的事。比如您所在的第五嫡支,完全可以拿自己的糧食去運。但是想動家族的糧庫,侄兒我肯定是不能答應的。”
“十九叔,對不住,侄兒并非針對您,侄兒是為了全族考慮。眼下世道已經呈現亂象,咱們彭城柳氏必須把糧食攥緊。”
“侄兒說完了,十九叔得罪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