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點,蹲好了,雙手放在頭頂,褲腰帶解開仍在地上,兵器放在腳邊,眼睛不準亂瞅。”
整個黃河之畔,到處響徹著咋呼聲。倘若有人登高而望, 恐怕會被眼前的局面驚呆。
但見浩浩黃河之畔,到處是黑壓壓的人群,老老實實蹲在地上,仿佛數之不盡待宰的羔羊。
順著人群往不遠處看,是一片尸橫遍野的戰場,彌漫血液腥氣,老鴉在呱呱高歌。
一戰而勝。
但非全殲。
原因很簡單,范陽全體投降了。開戰僅僅幾盞茶時間, 活著的四萬多人全都投降了。
遍數古往今來的戰爭,從未像這一次結束的這么快。
贏了!
大勝!
范陽一方是五萬大軍,其中一萬乃是騎兵,數量占比極為驚人,占據了總兵力的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啊!
這是一個極其悚然的數字。
這時代想要供養一個騎兵,每天的花費至少要幾十文,馬的草料,兵的肉食,武器的保養,操練的損耗……
即使是一個普通騎兵,一天的消耗就要幾十文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最起碼要開支六七十貫錢。
就算按照最低軍費,每個騎兵一年五十貫,那么一萬騎兵要多少錢呢?最少也要花掉五十萬貫。
巨資!
但這還只是養兵的花費。
如果再計算建立騎兵時的開支,那簡直是個令人頭皮發麻的數字。
光是戰馬采購這一項, 已經足以讓九成九的勢力退縮。
所以范陽一方擁有一萬騎兵, 絕對無愧于邊軍精銳的名聲,此次安祿山派兵入關,果然不只是想試探一番。
他明顯是做了兩手準備。
以一萬騎兵為尖,搭配四萬精銳步卒,這股戰力非同小可,很有可能會橫掃向前。
倘若真的做到了橫掃披靡,連續攻城拔寨不受損失,那么安祿山立馬就可以增兵,毫無顧忌的豎起造反大旗。
而倘若五萬大軍進展不利,那么安祿山就試探出了關內的力量,到時候只需要及時撤兵,必然不會受到太大的損失……
這兩手準備確實很不錯,小算盤打的叮當作響。
然而很可惜,世事總是出人意料。打死他也不會預料到,他的五萬大軍會有另一種結局。
……
郭子儀的兵力只有一萬,但他的一萬兵力全是騎兵。
雙方都是一萬騎兵參戰。
范陽額外多出四萬步卒。
邊軍步卒同樣很能打,一個人至少能打關內三個,所以這額外多出來的四萬步卒大軍,完全可以擁有大優勢戰勝的實力。
然而,他們輸的很慘
原因很簡單, 郭子儀麾下有玄甲鐵騎。
整整兩千個玄甲鐵騎!
果然老話說的好,錢用在刀刃上肯定不白花,這一次黃河之戰,雙方的結局天壤之別。
輸的一方實在太慘了!
……
范陽一方的五萬大軍,先鋒部隊是一萬騎兵,這些騎兵在急速狂奔之下,其實已經安全的渡過了浮橋,所以從戰場角度而言,他們不算是被郭子儀占據地利偷襲,而是正面迎戰,雙方實打實的硬碰硬。
一萬騎兵開路,后面跟隨四萬步卒,宛如潮水一般連綿不絕,渡過浮橋之后就可加入戰場,邊軍歷來悍勇,戰力絕對不會差。
但是很倒霉,他們攤上了更猛的!
郭子儀麾下兩千玄甲鐵騎,人人手中一桿桐油長槍,狂奔沖刺之下,宛如巨龍手中的尖刀。
僅僅一個照面,范陽騎兵就倒下了兩千多,然而玄甲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