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最初的黎縣氮肥廠,年產可高達1000噸合成氨,那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黎縣工業的航母級存在,直接帶動了黎縣的經濟!
只可惜好景不長。
在隨著請來的大化肥廠骨干回返,設備因為連軸開工逐漸出現故障、老化、失靈等諸多麻煩接踵而來,不得不請設備供應商派遣維修師傅專程坐火車前來維修。
那些維修師傅千里迢迢趕來,一個個架子大得出奇!
不僅要求往返火車必須睡下鋪,更是得頓頓酒肉伺候著,一番下來沒有個數天到一周時間的停工停產,休想修好設備。
光是招待維修師傅的費用就得好幾百塊錢,更別說是氮肥廠停工時職工的工資和耽誤客戶的訂單了!
為了未來不再因為設備原因停工停產,氮肥廠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想要偷師,從而掌握修理設備的訣竅。
但來修設備的師傅也不傻,若是看家的手藝漏給了別人,那以后哪里還有錢可賺?
在偷師不成的情況下,氮肥廠很快陷入了困局之中。
產能時高時低,極大地影響了黎縣氮肥廠按時交貨的信譽。
從而訂單進一步減少,被迫停止了從玉明江將化肥成品外運業務,只好轉成對黎縣周邊進行內銷,收益也大幅度的減少。
縣里眼見著氮肥廠業績日漸下滑卻沒有良策進行應對,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吳縣長不得不被迫從氮肥廠進行撤資,從而保證縣政府資金的安全。
這一撤資,無異于成為了壓倒氮肥廠的最后一根稻草。
投資商損失慘重,最后的資金用于職工工資的發放,也才有了三年前劉參軍只花費一萬二便買下了氮肥廠這一幕。
可以說。
如今的氮肥廠完全是應了那句話。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氮肥廠設備和培養起來的職工目前尚在,只要能夠完成設備修復,從而保持不間斷的生產,面對全國依舊緊俏的化肥市場,那么氮肥廠依舊能夠再次成為黎縣的產業支柱,從而撐起一片天空!
只是。
人才難得啊!
又有哪個人能夠精通氮肥廠所有設備的維修,又愿意窩在窮鄉僻壤的黎縣呢?
現如今陳明曉接了黎縣氮肥廠,無異于接了一個燙手的山芋,若是他也最終放棄了生產化肥,那氮肥廠就算徹底沒救了,上百職工也必將下崗失業,對于黎縣來說,將會遭到非常大的打擊。
吳縣長苦苦地進行了一番思索后開口道。
“明曉啊,氮肥廠現在交到你手上我就算放心了,我相信以你的實力一定可以將氮肥廠做大做強的。我可以給你交個實底,只要你能把氮肥廠盤活搞大,縣里會為你牽頭去拉訂單搞宣傳,并且將氮肥廠通往玉明江的路整修一番,并優先供應氮肥廠運輸?!?
鄭橋見吳縣長把話說到這份上,擺明了是對陳明曉這個歸國華僑報以了極大厚望,否則斷然不會以縣里的名義去為他拉訂單搞宣傳,這可是其他廠子想求都求不來的好事,當下開口道。
“以我對明曉的了解,他必然是眼看著氮肥廠日漸衰敗,心里想要對家鄉和父老做出一番貢獻來。這份胸懷,著實讓人佩服得緊??!”
陳明曉被鄭老哥戴個高帽,又被吳縣長許以“福利政策”,一時間哭笑不得。
他現在要是講出當初收購氮肥廠的目的,其實只是為了等未來一兩年后修鐵路拆遷補償,真不知道吳縣長和鄭大哥會是何等精彩表情。
在激蕩的熱血漸漸平靜之后,陳明曉心中又是竊喜起來。
金山銀山終究有挖空的一天,可氮肥廠不一樣,只要經過他努力修繕經營,再配合上吳縣長許給他的特殊優待,氮肥廠想不重復往日榮光都難!
只要是氮肥廠能夠做大做強推動了黎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