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符劍通天錄筆下文學”查找最新章節!
祁龍軒并不知道,他閉關專心煉制回魂丹的這半個月,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漫長的煎熬。
這一天,在許多人的殷殷期盼中,他終于是推開了房門走了出來。
正值暮春,佛宮中一片生機黯然,清晨和煦的陽光灑落,倒映出他久違的影子,由來一股劫后余生的曠達涌上心頭。
他轉身關上房門,趕往佛宮的第九層,當初他前往天圣山朝圣,就是在那接受的灌頂儀式,乃是佛宮的主殿。
臨走之際,祁龍軒想去向鬼佛尊者辭行,欲明王似乎知道他要來,早在那里等候,告知他鬼佛已經離開了鬼蜮,不知去往何處了。
祁龍軒饒有些失望,問說可有留下囑咐?
欲明王道:“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生煩惱出,悟得即菩提。”
祁龍軒合掌領受,朝欲明王深深鞠躬,轉身離去。
鬼佛留下的這句話,其中深意不難理解,它正對應著鬼道至高修煉心法‘鬼禪六斷’中的一句話,糞蟲至穢,化為蟬可飲露于秋風,豈非圣潔?
他知道自己在心魔引中,已經參悟了鬼道的修煉方法,以此告誡自己,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可謂用心良苦。
當然,從另一個側面推敲,說明鬼佛已經洞察了他在愿力領域中示現的修行。
不知道是不是基于這個原因,才選擇避而不見?
祁龍軒無從得知,心情卻莫名沉重。
離開佛宮的那一刻,祁龍軒還是忍不住回望了一眼,相較于他來時的荒涼,此時的佛宮到處是生機盎然,殿宇嵯峨,勢走龍騰,三色幢彩經幡在徐風中獵獵飄蕩,襯托出佛宮的氣勢雄偉,直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
好似,正法時期的佛門鼎盛氣象,又自回來了。
回想起這數月來所經歷的一切,祁龍軒一時百感交集。
天圣山在大戰中轟塌了,沉入了圣湖底,他站在佛宮的山上再眺望不到,那其高仰止的山峰,就好像,人赤~裸而來,空白而去。
牟尼上師歿了,在那場大戰中被爆發的火山吞噬,與血禪師褚離相一起,葬身于火海中。
不知為何,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祁龍軒的內心,僅是泛起淡淡的感傷,沒有落淚,也沒有過多地追思,好像經歷了這一趟后,他的心也不再柔軟了。
也許人心,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被改變的吧,半點不由人。
念及這些,祁龍軒內心不免感傷,但這樣的情緒也只持續了一會,便被善見林的景象被驚住了。
是的,天圣山連接著央木措湖的西側,有一片廣闊的湖濱,孕育著廣袤的叢林,在正法時期,名曰善見林。
善見林沐浴佛光而生,生活著無數的靈獸、仙禽,靈姝仙草不計其數,當初祁龍軒慕名而來,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與蕭索,只能看見停駐在山壁峭巖上的一群禿鷲,善見林因此改名為尸陀林,意為僧人棄尸之地。
如今,它不僅重新煥發了生機,更延綿到了佛宮腳下,原本還是荒漠的不毛之地。
愿力領域散入天地,促使靈氣復蘇,一眼無盡的森地欣欣向榮,猿聲鳥啼不絕于耳,絲毫不比靈修峰的鐘靈毓秀遜色。
祁龍軒御翅竄上空中,俯瞰莽莽大地,發現黑沙漠還是那個黑沙漠,愿力領域覆蓋的范圍畢竟還是有限,僅僅只是佛宮方圓百里之地煥發出生機,越往邊緣處,綠植越是稀薄,最后與無垠的沙漠融為一體,又復無盡的荒涼。
而佛宮就像鑲嵌在大漠上的一顆翠綠寶石,在晨曦的照耀下,恍恍動人。
越離了佛宮,祁龍軒踱步于林中又行數里,漸漸聽不見佛宮傳來的經誦,林中喬木蒼翠,放眼四野,均是春意黯然,草木成蔭,地上成片怒放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