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看見會笑話死他的。
整場戰斗很完美,就是這最后簽字,讓他有了遺憾。
待陳十四簽好字,書記給他莊重行了一個軍禮,“都指揮使,祝賀你大獲全勝。”
陳十四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他媽的,這書記平時仗著自己有文化,鼻孔一直朝著天,今天這軍禮……值了!
陳嘉拿著報告,眼里滿是驚訝,“傷亡七十五個,殲敵四百二十二個?大勝啊!”
荀程微笑著又遞來一封信,“武松的報告,輕松打退五千金軍的攻擊,消滅敵人一百七十一個,自己無一傷亡。另外他提出給趙立記功,若不是他發現藤甲兵不適合守城,若不是他發現有第三條路,今天這場仗誰勝誰負真不好說了。”
陳嘉接過信細細看過,心里對這個天武軍投奔來的軍官有了新的認識,將才啊!
“全軍通報,給藤甲兵營和武松步兵營記功,另外給趙立和陳十四也記功。好家伙,這兩位平時不顯山露水的,一戰成名啊。”
耶律達實在一旁滿眼都是驚訝,金軍戰斗力如何他太清楚了,怎么可能宋軍能有如此功績?!太不可思議了。
陳嘉將報告和信件遞給他,“副帥看看,可喜可賀啊。”
耶律達實接過信仔細看了一遍,心中雖有疑惑,但是這功勞應該不會假。
“大帥……”
“還是叫我懿言吧。”
耶律達實一笑,“懿言啊,這藤甲兵如此厲害么?”
“厲害。他們是山地兵,爬山越水是他們的長處,他們最厲害的是他們的盔甲,刀槍不入。”
耶律達實眼睛瞪得溜圓,“刀槍不入?”
“嗯,他們嶺南有種很特殊的山藤,采摘后曬干,然后泡在桐油里三個月,再曬干,如此反復,大成時候基本上要二十年。所以他們的藤甲一般都是一輩子只能做成一付,很是難得。這三千藤甲兵,是積累了幾百年才有的,如今死了十幾個,肉疼著呢。”
陳嘉有些炫耀嫌疑的話讓耶律達實驚呆了,幾百年只湊出三千人,屬實匪夷所思。
宋代還不流行三國,所以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故事無人知曉,聽聞藤甲兵如此神奇,自然驚訝。
“經略,斥候來信。”
王貴帶著一個斥候走進來,將一個竹筒交給陳嘉。
“呵呵,完顏阿骨打出山了,在黃龍府外十里安營扎寨,靜等我們上門。嗯,他是準備在黃龍府與我們決戰。”
荀程聞言,擰著胡須也笑了,“距離最后一個塢堡選址二十里,恰好是決戰距離。這個完顏阿骨打真的是不簡單,就這個距離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耶律達實沒聽懂,疑惑問:“什么叫距離感?”
“兩軍對壘,大寨的距離二十里,兩軍對陣后相距五里到六里,正好是騎兵對沖的最佳距離。”
耶律達實恍然大悟,心下不由慚愧。對陣距離他自然是明白的,可就沒有去算大寨之間的距離。
“懿言,那我們準備如何應戰?”
陳嘉搖搖頭苦笑,“我們造塢堡的動作被他們覺察,這完顏阿骨打已經明白了我們的意圖。黃龍府安營其實就是戰書,他想與我們決戰。”
“那就打!懿言啊,我們人比他們多,武器也強過他們,就算他們再能打,我們也未必輸。”
“耶律大哥,你也說未必輸,說明你也覺得我們不是金人對手。”
陳嘉往椅子上一坐,露出苦笑,“打戰這東西人越多越壞事,就是因為人多,所以軍隊沒有必死的決心。因為人多,大家各有各的打算。所以才有兵不在多在精的說法。”
耶律達實在陳嘉對面坐下來,表情嚴肅問:“四十萬軍隊里面,十萬是我們遼國軍隊,是這兩年來我們辛辛苦苦訓練的新軍。”
陳嘉直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