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的防護力對于冷兵器時代有多重要?只要看看將領的存活率就知道了,將領除了武藝高強,最重要的就是裝備好。
河東軍的士兵裝備和將領裝備還是有差異的,都頭以上軍職的盔甲,都是做過表面淬火處理的,而士兵的都是整體淬火處理。
對于輕武器或者弩箭飛矢攻擊防護效果差異不大,重型武器擊打就有差異了,往往士兵的盔甲就會碎裂,就是因為淬火后硬度提高脆性就大了。而表面淬火的好處是表面硬度高,里面還能保證一定韌性,防擊打的效果就好一些,甲片也不易碎。
這是因為現在表面淬火處理工藝不成熟,廢品率高,成本隨之也高出不少。
有了淬火處理,盔甲就可以做到輕量化,有了水力車,就可以碾壓出更薄的鋼甲。
以前禁軍的重步兵盔甲重量能達到三十公斤,而新式的重步兵可以減輕到十五公斤,防護力還超越老式很多,防護面積也比老式的要大。
怎么做到輕量化的?看看細節(jié)就知道了。
新式盔甲就是板甲,鋼板壓鑄成型后里面襯里是棉襖,板甲上有很多小孔,除了透氣就是為了減重。莫要小看這些小孔,直接能減重二公斤左右。
普通步兵的半身甲是前面部分是鋼甲,后背是皮甲,全身甲重不過十公斤,大大減輕了步軍的負重。
之所以能大規(guī)模裝備,就是鐵廠規(guī)模化生產帶來的結果,采用板甲也是因為更方便生產,不似文山甲那樣繁復,模具的廣泛應用,也讓板甲的生產成本直線下降。
河東軍與金軍的幾次大戰(zhàn)取得了不俗戰(zhàn)果,實際上主要是武器裝備的先進性起了決定性作用,士兵的羸弱通過這幾次戰(zhàn)斗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可以這么講,現在河東軍的戰(zhàn)力已經超過遼軍,能與金軍抗衡了。戰(zhàn)斗力的提升來源于信心的提升,信心提升直接導致武力值得以穩(wěn)定輸出。
金,遼,宋三國士兵的武力值有差異,金國最高,其次遼國,最次宋國。這是因為平時的生活環(huán)境狀態(tài)造就的。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讓北方人會以更強大的體魄去適應環(huán)境,而農耕文明的漢人卻不用每天面對死亡威脅,自然而然在體魄上就拉開了差距。
但是這種差距本來沒有戰(zhàn)場上顯現的那么大,最主要的還是士兵的自信和意愿。拼命和怕死兩者直接的差距不是武力值能彌補的。
金軍為了生存,敢于拼命。遼軍無人愿意送命,都想死道友不死貧道,結果就是二萬金軍打敗四十五萬遼軍,一個金將提著刀能將一千多遼兵趕得四處逃竄。
歷史上敢拼命的遼軍,一千五百人也能打的十五萬宋軍潰退三百里。
陳嘉通過大密度訓練,讓宋軍的武力值得以大幅度提升,加上裝備質的飛躍,戰(zhàn)斗力其實已經與遼軍金軍接近。士兵敢于犧牲,敢于作戰(zhàn),直接導致了戰(zhàn)場結果完全不一樣。
例如史斌的大盾兵連續(xù)傷亡三批,依舊有士兵撲上去頂住大盾,長槍兵槍都被砸斷,依舊敢抽出腰刀拼命,弓箭兵出現大量傷亡,依舊敢與敵人對射。這就是河東軍與其他宋軍的區(qū)別,這就是河東軍與金軍作戰(zhàn)不落下風,甚至占據上風的原因。
河東軍真正的大量傷亡是陳嘉離開以后的事情,而河東軍正是因為這兩場大戰(zhàn),軍隊有了質的提升,隱隱有了期盼已久的軍魂。
呼延綽對陣完顏斜也時,全軍上下五千人敢于沖擊對方幾萬大軍的本陣,這就是軍魂的體現,戰(zhàn)不畏死,甚至渴望戰(zhàn)勝敵人。
這不能怪陳嘉,因為這支軍隊是他從二百人起家花了七年時間,花了海量的金錢成長到今天,大量傷亡是陳嘉打心底不愿意接受的。
所謂慈不掌兵,陳嘉護雞仔一樣的下意識,其實也限制了這支軍隊的真正成長。
除了與方臘打了一次面對面的惡戰(zhàn),陳嘉通常作戰(zhàn)思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