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儒家過去的故事。
很久以前,魯國有規定,要是在外面遇到魯國人變成奴隸可以將之買回,回來后,國家會補償這筆錢。有一次子貢也遇到這種事,他品德高尚,所以買了人沒要這筆錢。
孔子聽說后嚴厲斥責了他的行為,因為孔子明白人性,并對他說,他可以品德高尚,但其他人不一定都這樣。他如果今天不要錢,其他人日后也不好去要錢。
這樣的話,當其他人再遇到魯人變成奴隸就會因為擔心損失金錢視而不見。到時候就沒魯人會救魯人。
雪千夜用一個例子作為參考,直接進入主題。瞬間,原本許多認為雪千夜冷血的人頓時清醒過來。其中就包括少林高僧玄悲。
“阿彌托佛,此乃大過。若非施主提醒,我險些因一念之差而鑄成大惡。”玄悲立即起身向雪千夜行禮。這位白須老人的額頭已然浮現出汗水。
現在想想剛剛的想法,他感覺一陣后怕。雪千夜說的殺全家以入學海并不是不可能,相反,他覺得很有可能。如果開了這個頭,就可能是在鼓勵別人殺全家。
“惡由心生,故而須時刻反思。若今日我等以此舉為榮,他日必因此舉生患。屆時人倫不久,殺妻棄子。”話語間,雪千夜向玄悲點頭示意。
“施主此舉大善,更兼聰慧非常,貧僧不如。若這位苦主有心向學,入學堂亦無不可,若無心向學,我等勉強便可能是助漲其惡。”
眼見玄悲都這么說,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么。他們如果再繼續說,先不說能不能成功,萬一真的成功,他們可能留下一個叫他人自滅滿門的惡名。
“玄悲大師,少林向來以慈悲為懷。不如由你收下他?”想到這里,絕情子退而求其次。
“苦主已立志為家人復仇,此后必造殺生之業。我佛慈悲,若不放下屠刀,縱入我門十載,亦不過空修一場。少林武學,先修佛性,而后方可修佛武。我無可渡苦主之能已是深感愧疚,若是再助其憤殺,豈非罪業深重。倒是諸位掌門當真同情苦主,不如由你們來收下苦主,悉心調教。”玄悲搖頭嘆道。
如果林平之表示自己只想保命,不談復仇之事,那玄悲倒也不是不能考慮收下他,考驗一番,看他是不是真的一心入空門。但問題是林平之就是想復仇,少林是佛門之地,不會收這樣一心只為復仇的人。
當然,這只是少林,其他門派暫時沒這個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