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蘇澤的偷師孔升毫不介意,這種事很正常,但凡有點追求的演員都希望成為導演,演而優則導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真正成的有幾個?
周星馳算一個,程龍算一個,吳景算一個,徐征算一個,還有誰?
這小子的實力毋庸置疑,見過這么多演員也是前五的存在,更何況現在才幾歲?
但作為導演還差的多,技巧能通過學習提升,主要是導演思維不行,跟自己一樣都是細節控沒錯,可越是這樣……
演員轉型導演越難!
因為導演抓的是一種狀態,而不是明明白白告訴演員如何演戲,這是致命問題。
隔行如隔山,蘇澤想要混導演還太嫩,最少十年之內想都別想。
回想11年的某天,徐征在光線老總王長田辦公室興奮地講述泰囧的故事,當時劇本還八字沒一撇。
徐征當時只是演員,從沒拍過電影,現在靠著一張嘴和一段表演,伸手問王長田要2500萬?
也不知道老王是怎么想的,最后竟然真掏錢了?
泰囧最終總投6000萬,屬于中等投資,說難聽點不上不下,離牛逼電影的投資還差一大截,比爛片又多花很多。
“讓他折騰去吧?!笨咨磥磉@就是千金買馬骨,只是看好徐征而已,結果沒想到。
一炮而紅,十二億票房嚇壞徐征,驚呆老王!
徐大光頭成為演員轉型導演路上又一個神話。
然后13年趙薇拍攝《致青春》7.26億票房。15年大鵬拍攝《煎餅俠》斬獲11.59億票房……
吳景戰狼2和賈玲李煥英更不用說。
前幾年熱錢涌入電影市場,國產電影好不熱鬧,問題也隨之而來。吃飯聊天連老謀子都感嘆當下電影市場門檻最低之一就是導演。
婉轉之外的言下之意就是阿貓阿狗拿點錢都能當!
當然這種事很難說,比如黃雷,作為電影學院老師又是妥妥的一線演員,無論是理論知識和流程實踐,都應該沒問題吧?
他是不是轉型成功當好導演幾率是最大的?
但結果呢?
撲的一塌糊涂!
“你小子沒趕上好時候??!”孔升拍拍蘇澤肩膀,認真道:“15年的繁榮和17年的慘狀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演而優則導聽著牛逼哄哄,但對于想轉型的演員來說意味著冒險,意味著可能的失敗和人設崩壞?!?
“萬不得已千萬別試!”
見蘇澤想解釋,擺手道:“這是人之常情,誰不想功成名就站在人生巔峰?”
“誰讓咱們國內是導演中心制?!?
“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一件事……”
“當導演是會上癮的!”
蘇澤有些無語,不就是沒事偷偷師,值得上綱上線嗎?
不過不得承認這句話有道理,看看人家徐大光頭因為不甘心只做演員,轉型拍囧系列,賺的盆滿缽滿。
即便《港囧》的口碑并不如意,但似乎并不影響票房的穩步前進。同樣選擇喜劇題材的還有大鵬、鄧超、王寶強、陳思誠等,無論藝術成就上如何,都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然后就是青春文藝片,首選就是小燕子,一部致青春徹底讓情懷成為香餑餑。
徐靜蕾、蘇有朋、鐘漢良、何炅前赴后繼選擇用青春片打開市場,都是老江湖算盤打的很精。第一是受眾群體恰好是高消費力群體,高度重合讓票房更有保障。
其次青春片可以啟用新人,在降低成本上也是一種成功。
一頓操作猛如虎,國產青春片被冠上“翹課、劈腿、墮胎”的標簽,好像每個人的青春不打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