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舟的假期還剩下3天,硫硅電池的制造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批量化生產階段,只要經過生產驗證,那么,距離封裝測試就不遠了。
葉舟坐在房間的書桌前,屏幕上是陳昊剛發過來的報告內容,其中包括硫硅電池項目在進行的各個動作,包括技術側和經濟側。
在這之前,關于全產業飛刀模式的實驗已經被證明確實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生產力,但其中也有著許多需要去優化的點,按照陳昊的計劃,總技辦在之后還會不斷測試這個模式,直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一開始,葉舟其實也并不是那么認可這個計劃,因為他覺得這個計劃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有限,可等陳昊拉上專家團給他講清楚前因后果之后,他立刻變成了真香現場。
如果這個解決方案真的能大規模推行,很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國內的人力雇傭模式,甚至有可能打破資本邊界,削弱其對勞動者的控制,破除生產資料的壟斷性質,從而加速達成某一個寫在書里的目標。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當所有勞動者都可以在一個由人力中樞主導的公開化、透明化市場中自由流動時,由信息差所導致的價格歧視就會很快消除。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力中樞——一個切實為普通人利益考慮、絕對不會被資本腐蝕的人力中樞。
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但道路怎么走、能不能走成功不重要,兔子敢走出這一步,很重要。
因為這證明著,在兔子的高層之中,絕大部分人,都還是初心未改的。
畢竟,誰能拒絕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偉大導師的宏愿呢?
當然,對于現在的葉舟來說,他看到是更近的、更現實的東西。
那就是,在沒有達成可以直接提升生產力的科技成果之前,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粗暴的、也極為有效的替代方法。
在短期內,它可以通過一種急功近利的方式來拉高效率,支撐國內的產業部門以更快的速度消化掉自己提供的科技成果,然后再用這些科技成果反向輸出到生產部門中,從而形成生產力發展的良性循環。
如果說,全產業飛刀模式可以帶來20的效率提升的話,那么科技成果消化的時間就可以縮短20。
而20的縮短,疊加上新技術的生產力提升,所能帶來的生產力復合升級是極為可怕的。
很有可能,原本那些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在十幾年內、甚至十年內就可以完成。
難道在自己結婚前就可以看到金烏上天了?
葉舟的心里突然一個激靈。
好像還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等自己結婚的時候,可以在首飛金烏上辦婚禮?
想想還真是帶感啊,唯一問題就是不知道結婚對象去哪找。
那沒事了。
看完報告之后,葉舟一個翻身坐了起來,拿起電話給陳昊撥了過去。
電話接通后,葉舟開口說道:
“陳總,你這個報告不完整啊,為啥只有電池項目的?花轎項目的后續就不給我看了嗎?”
電話那頭的陳昊有些委屈地回答道:
“葉大工程師啊,這是兩個項目啊!進展都是一個一個匯總過來的,他么的硫鋰電池項目的報告才給你發過去10分鐘,你電話就過來了,至于嗎?”
“我說你那手機是長你手上了嗎?稍微放下一會兒能怎么樣啊?”
葉舟嘆了口氣,回答道:
“那手機響了我不得看嗎?你別跟我叭叭了,現在就告訴我進展怎么樣了就完了。祁連試車后調試完成了嗎?設計能定型了嗎?田老提出的那幾條優化做了嗎?預計什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