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你指的是氣象武器?”
葉舟開口問道。
“沒錯,有限范圍內的、受控使用的氣象武器。”
聽到陳昊的回答,葉舟顯示低頭沉思了片刻,隨后繼續問道:
“但是,這跟核武器的區別在哪?同樣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懂了,你的意思是,氣候武器并不是殺傷性武器?”
“就是這樣。氣候武器、或者說氣象武器,實際上是一種‘次級威懾’,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核武器對生產力的破壞,但同時,它對生產資料、對人員的破壞又是有限的。”
“在戰爭存續期間內,氣象武器可以不間斷地、大規模地削弱對方的生產力,發揮出遠超常規武器的打擊效率。”
“而同時,他的效果又并非不可逆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要打擊一片工業區,在不能使用核彈的情況下,你所需要的是巨量的常規武器、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空襲、打擊效率極其低下。”
“但是,如果通過氣象武器來做這件事呢?”
“你只需要一場連續不斷的暴雨,就足夠使一整片工業區的生產陷入停滯。”
“這就是所謂的次級威懾,或者說,伴生威懾。”
“戰爭開始的時刻,就是生產力全面下降的時刻,從戰爭中獲取到的好處,無法彌補持續生產力下降帶來的壞處。”
“于是,任何一個理性的決策者都會去考慮,在當前的情況下,發動一場戰爭是否值得。”
“比如這一次,在糧食戰場上的失敗會讓丑國損失上千億刀樂,可如果戰爭發起的話,他們就要損失上萬億刀樂。”
“二選其一,結論就很明顯了。”
“除非當下的情況直接達到終極威懾的條件,否則,熱戰不可能發動。”
“也就是說,在我們擁有多個層級的次級威懾手段存在的情況下,無論我們離戰爭多近,都不可能打得起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要么不打,只要打,就一定是人類終結。”
“說道這里,你心心念念的金烏不也是一種次級威懾嗎?只不過它的威懾層級比氣象武器還要更高一些罷了。”
聽完陳昊的解釋,葉舟沉默地在自己的腦子里反復推演,最后終于抬起了頭。
“好吧……你是對的,是我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視野。其實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的在這個時代,沒有哪兩個國家之間不存在利益聯系,而我們跟對手的利益關聯更多。”
“實際上僅僅這一點,就已經給熱戰帶來不小的阻礙了。”
陳昊滿意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想清楚就好。有危機感是對的,但是這種危機感如果太過頭的話,反而會對你不利。”
說著,陳昊重新站起身,拍了拍屁股后的土說道:
“好啦,帶你來這里其實也不是讓你看什么特別的東西,純粹是想讓你見見人氣、曬曬太陽。”
“不過說起來,要曬太陽的話,我倒是有一個更好的地方,要不要去逛逛?”
葉舟跟著他站起,開口問道:
“去哪?”
“海藍!”
陳昊微笑著回答道。
4個小時之后,兩人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達了目的地。
在一名叫徐蕾的研究人員的帶領下,兩人信步走在海藍農科院某試驗田的田埂上,感受著泥土清香和稻香混合吹拂的晚風。
青翠的禾苗在傍晚斜陽的映照下染上了一層澹紅色的光暈,雖然這一茬的稻子還沒有到收獲的時間,但一眼看去,卻也有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滿足感。
大概這就是扎根在基因里面的本能?
葉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