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舟跟陳昊討論著針對“意識上載聯盟國”的策略的同時,數千公里之外的歐洲,一場針對華夏的會議也正在召開。
參加會議的全部都是所謂聯盟國官方的重要人物,而他們所討論的問題也堪稱這個星球上最嚴肅、影響最重大的問題之一。
如何在不跟華夏和所謂“華夏聯盟”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的情況下,迫使對方妥協并讓出已經獲取到的利益?
事實上,參會的眾人都知道,在當前的強弱對比之下,如果僅僅是依賴己方的所謂“聯盟”帶來的壓制力,是不足以對抗華夏聯盟的——甚至只是對抗華夏一個國家,都很困難。
所以,從會議的最開始,他們所討論的方向就已經基本確定,那就是分別梳理清楚自己手里、華夏手里的所有底牌,將自己的底牌一張一張地打出去,形成在局部領域的優勢,再利用這種優勢逐步地拉攏擴大己方的勢力和支持范圍。
“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相信經過之前的多次討論,其實大家對這一點已經相當清楚了——在長期上,我們要實現方舟組織所提出來的全民意識上載的圖景,幫助人類以最低的資源消耗度過危機。”
“在短期上,我們要發展意識上載技術,形成有成效的示范項目。”
“為了實現這兩個目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迫使華夏交出他們手中的BCI傳輸編譯算法和神經信號數據庫。”
“據我所知,前期丑國和方舟組織都曾經跟他們進行過接觸,但也都遭到了拒絕。”
“在對待這種技術的態度上,華夏從一開始就采用的是某種‘戰略性’的謹慎,這種謹慎既然已經誕生,就必然會貫穿在他們的所有策略中,想要通過和平方式獲取技術是不可能的。”
“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戰爭。”
“當然,現在我所說的戰爭并不是狹義上的熱戰、更不是核戰——這種將會把整個人類送入地獄的東西,我們應該避免接觸。”
“我們應該選擇的是更有效、成本更低、打擊更大的方式,比如在經濟和社會領域發動戰爭。”
說話的是坐在會議室最中間的白人男子,也正是意識上載項目的首席技術主管,明森。
實際上,如果按照正常的議事流程,他作為技術人員其實并不應該參與這類策略討論,但目前各個國家的官方對這項技術的了解都太少,他們迫切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也讓明森在聯盟內部的地位一日千里,直接進入了最高決策層中。
而他的表現也證明了他自己的能力,在之前的數次會議中,他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并帶領著原本只有6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在短時間內擴展到了接近30個。
這間會議室中的所有人對他都極為信服,但即便如此,在聽到他說要“發動戰爭”的時候,眾人的臉上還是出現了猶豫的神情。
發動戰爭?對華夏?
這種說辭哪怕倒退十年都是極為可怕、或者說極為自大的,更何況現在的華夏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地表最強,想要靠強硬的手段讓他們屈服,哪有那么容易?
“明森先生,我理解你的策略,當然,我也理解你的訴求。”
“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你當然希望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推動技術的共享和進步。”
“但我不得不告訴你,這樣的進步可能不會那么快到來,因為想要從華夏人手中拿到技術,根本就不像你想的那么容易。”
“你說要發動戰爭,這是個大膽的想法,但問題是,我們從哪里開始入手?”
“貨幣、金融、糧食、能源、軍事這些關系到世界權力分配的所有領域,華夏都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你該不會是想說,讓我們用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