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讓我們在人類的歷史坐標中戳一個點。
1887年,東經8度24分,北緯49度。
德國小城卡爾斯魯厄。
這里是郁郁蔥蔥的黑森林北大門,萊茵河從這里靜靜地蜿蜒而過,它是一座古樸的小城,陽光下零零散散的建筑坐落在林木蒼翠之間,錯落有致。
在這個安靜祥和的下午,陽光透過卡爾斯魯厄大學某棟建筑窗簾的縫隙,落在年輕人的腳上。
房間里光線昏暗,地板上擺著一條木質長桌。
長桌那頭橫向放著一個圓筒,圓筒上細密地纏繞著層層疊疊的銅線,這是個電感線圈。
長桌中央則橫向架著一副杠鈴——至少看上去像杠鈴。
這東西兩端各有一個人腦袋那么大的空心銅球,兩個銅球之間用細細的實心銅管相連,有兩米來長,乍一看仿佛是個拉長拉細的杠鈴,但又和杠鈴不一樣,因為它中間那條銅棒是居中斷開的,有兩厘米的間隙把這東西一分為二。
兩個空心銅球分別用導線接著后面的電感線圈。
而電感線圈用導線接著桌子底下的電池。
再加上年輕人手里拿著的開口銅環,那么這一套設備就齊活了。
他很清楚這套設備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是干什么用的,那卷線圈,是臺升壓器,它能將孱弱的電池電壓升到足夠高,而那倆銅球,是電容器,用來積蓄電荷,一邊是正極一邊是負極,當兩邊電容器中積蓄的電荷達到一定量,那么高壓電流就能在瞬間擊穿間隙的空氣——
年輕人合上電路開關。
輕輕的“啪”地一聲響。
電光石火般的,銅棒中央的間隙里跳動起淡藍色的電弧。
還沒完。
這不是實驗的目的。
他舉起手中的c形銅環——那銅環有一個小小的開口,慢慢地走近桌子,然后屏住呼吸。
一步,兩步,三步……
一陣極細微的“啪”地一聲脆響,像鬼魅般響起,只不過它并非來自桌上的實驗裝置,而是來自年輕人手里的銅環。
透明的、像精靈一樣的微弱電火花在c形銅環的開口里迸發。
他驚喜地瞪大眼睛,經過不懈努力,他終于抓住了這漂浮在空氣中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幽靈。
冥冥之中,有一個神秘的推手,把能量從桌上的電火花發生器里傳遞到了他手里的銅環上,沒有導線,沒有介質,沒有任何聯接,這獨立在外的小小銅環上就跳動起了火焰,真是奇跡。
麥克斯韋的理論得到了完美驗證。
這一天,人類有意識地朝宇宙主動發出了第一道電磁波。
這個任教于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年輕人,名字叫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
這一年,他三十歲。
·
·
·
讓我們再在人類的歷史坐標中戳一個點。
1998年7月11日。
由白震,王寧,趙博文組成的南京短波小組參加iaru短波世界錦標賽,他們使用一臺i725短波電臺,頂著炎炎烈日,把電臺和天線架在紫金山上,樹蔭底下的草地上支張小桌子,從當天的上午八點開始,對外呼叫。
天線用的是南北方向水平架設的偶極天線,用拉繩綁在兩棵樹之間,遠看像是晾衣繩。
“cq!cq!cq!”白震一手握著手咪,一手捏著筆,操著他那口咸菜缸里泡過的英語,坐在頻道里擺攤,“urikexrayhotelntest!4xh!qsl?”
“julietalfaonedeltacharliekilo!ja1dck!qsl?”很快耳麥里傳來清晰的回復。
白震比了個ok手勢,開始記錄通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