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便士兵們作出戰術動作以及節省布料。
而顏色上,也是清一色的灰褐色。
為啥?因為這種顏色的布料比較便宜,保鄉營下屬的后勤廠里自己就能弄到染料進行染布。
而這些軍服說起來似乎很高大上,但實際上都屬于比較廉價的衣服,布匹用的是粗布以及麻布,大部分是伏牛山里山民們自行紡織的粗布,少部分則是繳獲,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來制作內衣的棉布才是外購的布匹。
而制作棉襖的時候,也都是后勤廠自行招募村婦們縫制,棉花主要也是伏牛山里自產的棉花,少部分則是繳獲以及外購。
伏牛山里的山民們,基本上除了鹽、鐵外,其他的基本都能自給自足,糧食自己種,衣服也是自己種棉花、麻然后紡紗織布。
不過即便如此,棉花也不足,所以棉襖里實際上還添加了一些無法利用的小碎布,蘆絮,雞鴨羽毛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如果高正把自己手頭上的棉襖拆開來看,就會發現亂七八糟的啥都有……
整體來說,配發的這些軍服其造價不算高,畢竟大部分原料要么是伏牛山里自己生產要么是繳獲的,真正采購來的只有少量棉花以及布匹而已。
但是即便是這樣,想要給這么多人配發軍服也不容易。
然而不配發也不行啊,現在可是冬天呢,這要是不給士兵們配發足夠的冬裝,以現在的溫度是能活生生凍死人的。
現在的棉襖雖然質量差了點,但是保暖還是可以的。
再加上統一染成了灰色,所以保鄉營的士兵們穿上這些灰色冬裝軍服后,還是顯得非常精神的。
洗好了澡,高正還在軍內剃頭匠的幫忙下直接剃了個光頭。
雖然剃了個光頭感覺怪怪的,但是高正對此并沒有什么心理障礙,他大字不識一個,可不會讀書人那樣有什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之類的想法。
上頭讓他剃光頭,他就剃光頭。
保鄉營內士兵剃光頭,這是羅志學親自下的命令,并且一度遭到了眾多人的反對。
不過羅志學卻是持續推動了下去,一開始是強制規定所有新入伍的新兵,都必須剃光頭,不愿意剃光頭的就滾蛋……
而針對現有老兵,他則是保持了一定的刻制,給予了他們自主選擇權,但是如果剃光頭的話,可以一次性領取一五十百文的補貼。
一百五十文,相當于普通士兵半個月的補貼了,所以還是有不少囊中羞澀的老兵忍不住這個誘惑用自己的頭發換回這一百五十文的補貼。
有這一百五十文的補貼,不管是給家人送回去,還是自己到軍銷站里買點東西吃吃喝喝那都是極好的。
發型這東西吧,有一就有二,等老兵們看見身邊的戰友以及新入伍的新兵們一個個都頂著個大光頭,自己這個繼續束發的人反而變成了異類的時候,基本上也都陸續跑去剃光頭了。
當下屬們一個個都這樣了,作為上司的王瞎子他們甭管心里愿不愿意,但是為了體現和下屬的親密關系,營兵如子之類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體現支持羅志學,表達對羅志學的忠心,也是不得不把自己剃成光頭。
現在的保鄉營里很多士兵,干脆都把自個當成了和尚。
一些玩心大的士兵追擊敵人的時候,偶爾還會來上一句:施主請留步,貧僧觀你印堂發黑,必有血光之災……說完就揮刀砍過來了……
你瞧,這可不就是有血光之災……
而現在不少山民,稱呼保鄉營都干脆稱之為和尚軍,光頭軍了。
羅志學之所以讓士兵們留光頭,可不是因為什么發型好不好看之類的,純粹是為了衛生以及作戰更加方便。
如果士兵們留著一頭長發,那么日常洗頭發是非常麻煩的事,根本不可能做到三天兩頭就洗頭,這樣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