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來,羅志學一直都在持續關注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首領和官兵們的戰事。
結合義軍和官兵們的戰事羅志學發現,陜西和豫西等地已經是被徹底打爛了。
這些地方說民不聊生都是輕了,大批義軍和官兵們的來來回回在這些地方打拉鋸戰,一年復一年,都把這些地方打的十室九空,餓殍滿地了。
想要控制并讓這些地方重新恢復生產,繼而成為自己的爭霸基業,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更不要說,這些地方流賊官兵遍地,你好不容易恢復生產流賊和官兵又打過來了,很難安心恢復生產。
看清楚這些后,羅志學就徹底沒心思在陜西或中原一帶建立地盤的想法了。
而這些地方不去的話,羅志學還能去那里?
也沒地方可選了,如果不想跑進秦嶺大山里窩著,那么也只能南下了。
汝州南部就是南陽府,而南陽府雖然屬于河南治下,但是這地方不屬于中原,而是屬于南陽盆地的一部分。
整個南陽盆地除了南陽府外,還包括了襄陽府,地形平坦,屬于傳統的糧食產區。
而南陽盆地不僅僅地形平坦,而且周邊還群山環繞!
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巴山余脈,東南部為大別山,東南方通過隨州走廊與江漢盆地相連。
從軍事角度來說,這地方面臨北方敵人時屬于易守難攻的地形,哪怕南陽府守不住,還有襄陽這個戰略要地,只要襄陽不失,就保證南邊江漢平原,乃至整個長江中上游的安全。
南宋就是憑借著襄陽死守數十年,最后襄陽被元軍攻克后,南宋也進入了亡國倒計時。
因為對于北方大軍而言,要南下長江流域要么走徐淮一線,要么走南陽盆地。
步兵強悍,騎兵渣的北方政權南下,往往走徐淮一線,一個個城池的打,一路硬啃過去。
而騎兵強悍的北方政權南下,往往走南陽盆地,攻克襄陽后一路順水東進江南。
反過來,南方政權北上基本也走這兩條路。
羅志學綜合考慮了目前義軍和官兵的戰局,又考慮了諸多地方的情況后,才敲定了南下的大戰略。
先南下南召縣,獲得南下橋頭堡后攻克南陽府,再回過頭來控制魯陽關、方城古道等關隘。
如此就能依托伏牛山,阻擋河南府、汝州、開封府等地敵人的南下,初步確保北部的戰略安全。
后續保鄉軍就能大肆南下進攻襄陽府,控制襄陽、大洪山地區。
到時候,保鄉軍的兵鋒就能臨近江漢平原了。
后續如果還能順利拿下江漢平原,那么保鄉軍的戰略根據地也就算是成了。
這個大戰略,羅志學反復琢磨了幾個月了,甚至在孫成立還活著的時候他就琢磨過南下,控制南陽盆地以及江漢平原的可能性了。
只不過之前也僅僅是琢磨而已,至于具體什么時候實行,羅志學卻是沒什么計劃也沒什么底氣的。
但是現在,羅志學覺得時機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
一方面是如今保鄉軍實力持續增加,預計一個多月后,大概四月份的時候,保鄉軍就能徹底完成六營兩哨計劃。
六營兩哨看起來似乎少了點,總兵力也就五千人左右。
但是要知道,這五千人可是清一色的職業戰兵,不是那種搖旗吶喊的青壯輔兵。
說起戰兵的話,明軍里坐鎮南陽府的陳永福手底下連兩千戰兵都不到。
六營兩哨一共五千大軍拉出去,尤其是到時候還有至少十二門的六百斤火炮,羅志學對拿下擊敗陳永福控制南陽府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除了保鄉軍自身實力增長外,促使羅志學決定南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