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一章燧發槍最早期的時候,也就是伏牛山時期的時候,羅志學和當時的孫成立他們意見都非常一致,那就是他們需要一種輕型火炮。
一種能夠在大山里也能夠進行機動,必要時候甚至能拆開來用人扛著走的輕型火炮。
同時這種小型火炮又需要能打到三四百米外的敵軍。
在這兩種戰術需求下,六百斤火炮就被搞出來了。
這種全炮重量只有六百斤的輕型野戰炮幾乎完美符合了當時保鄉軍的戰術需求。
但是滿足了上述兩種戰術需求后,也就導致了這種火炮的威力比較差一些。
發射的炮彈為兩斤半,這炮彈重量看似不小了,不過倍徑不大,同時因為炮管比較薄,因此發射裝藥也不多。
在三四百米這個距離上殺傷力還勉強可以,但是超過了五百米距離后,該火炮的殺傷力就迅速下降了,至于七八百米的距離上,其炮彈的末端動能就已經沒眼看了……
如果說這種火炮,只是用來充當數百人的支援火力,也就是充當步兵營的支援火力,那么自然是夠用的。
但是奈何保鄉軍是直接把這種火炮當成了戰術野戰炮使用,直接為全軍遠程火力掩護,經常在超過五百米甚至六百米的距離上就對敵軍方陣發起炮擊。
結果就是炮彈是打過去了,但是殺傷力不足,哪怕是命中了敵軍的方陣,也殺傷不了幾個人。
這種劣勢在保鄉軍南下后的幾次大規模戰役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尤其是裕州城東郊戰役的時候,張馬林一度指揮炮兵部隊攻擊五百多米外的敵軍騎兵,隨后又跨越了大半個戰場,攻擊足足六七百米外的敵軍左翼賀人龍所部。
炮擊過程里,命中率其實相當可觀,然而造成的殺傷卻是比較有限。
只是這一切都在敵軍光挨打沒有反擊手段,士氣低下,對傷亡承受能力極差面前被掩蓋了。
這要是換一只作戰意識更堅定一些的強軍過來,對方估計都能硬扛著這種程度的炮擊殺過來。
從裕州戰役之后,羅志學就想要搞一種更大威力的野戰炮出來了。
兩斤半野戰炮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
它的未來應該是直接下方到各旅,直接為步兵營級別的部隊中等火力的火炮支援,而不是作為更高一級,為整個戰場火力支援,為己方大軍遠程火力掩護的野戰炮。
肩負起為全軍遠程火力的野戰炮,必須是威力更大的野戰炮。
羅志學對丁剛毅如此道:“先試制兩種,一種是中型野戰炮,發射炮彈重四斤到五斤左右;一種是大型野戰炮,發射炮彈重九斤到十斤左右?!?
“這兩種火炮的標準有效射程最少需要達到一百五十丈,兩百丈到兩百五十丈之內的命中率和殺傷力要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在三百丈距離上依舊需要保持一定的命中率和殺傷力。”
“新炮可直接采用青銅鑄造,不用太考慮原料成本問題,哪怕一千兩銀子甚至兩千兩銀子一門都可以?!?
“而這兩種新型野戰炮都必須優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必須能隨同步兵進行行軍機動,不能隨軍機動的野戰炮對我們而言毫無意義!”
“另外也要嘗試試制大型短管火炮,以做攻城所用,現在我們的兩斤半小炮在攻城時實際效用太小,難堪大用,哪怕是中型和大型野戰炮恐怕也難當大用。”
“我們必須要有專門的超大型攻城炮以作攻城作用,擬定試制中型攻城炮和大型攻城炮,中型攻城炮發射之霰彈,彈重要在十六斤到二十斤之間,要能做到隨軍快速機動?!?
“重型攻城炮發射的霰彈炮彈要在四十五斤到五十斤之間,此火炮以威力為要,機動速度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不過也要能夠在官道上拉著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