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這個楚北地區里的尋常小城,本來也沒幾個人關注的,但是隨著天煞的保賊軍攻占了襄陽城,并在襄陽府、南陽府、鄖陽府等地南征北戰,而官兵又節節敗退后。
宜城這個小城的名字也逐漸出現在了保鄉軍和明廷雙方的高層書信上。
因為宜城位于漢水邊上,襄陽南邊。
保鄉軍如果后續要沿著漢水南下的話,就必須攻克宜城再南下。
同樣的,明軍如果想要反攻襄陽的話,也需要以宜城為橋頭堡,作為屯兵囤糧所在。
一個地方的戰略作用,有時候也不是看其本身是否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這些東西,更多的時候還是看這地方對交戰雙方的影響。
而宜城,這個既不是雄關,也不是大城的地方,在最近兩個月里戰略地位卻是迅速上漲,最終成為了兩軍的交戰核心地帶。
南下路上的某個小鎮內,羅志學就聽著徐志賢介紹著宜城的基本情況:
“宜城的城防設施不算突出,原先就是一個普通縣城的水平,盡管過去兩個月里明軍一直都在嘗試加固改城的城防設施,但是依舊非常有限。”
“當然了,就算該城不是堅城,但是守軍依托城墻進行頑抗死守的話,打起來還是會比較麻煩的。”
“敵軍駐防兵力方面,根據我們多方面的刺探,尤其是潛入該城的情報司的同僚們刺探的情報,城內守軍約有一萬兩千人規模,不過戰兵和衛所兵比例比較大。”
“我們推測該城守軍里的戰兵有三千人左右,衛所兵以及當地官府組織的縣勇約有八九千人。”
“至于輔助作戰,沒有武器裝備的民夫也有四五千人。”
“武器裝備上,城內守軍披甲率不高,預計披甲士兵不會超過兩千人,重甲不會超過三百。”
“各類短管散炮約兩百多門,以數十斤的攻戎炮、虎蹲炮為主,服役少量三百斤以下的將軍炮、佛郎機炮,暫時沒有在此地發現紅夷火炮。”
“總體來說,如今城內守軍實力有限,如果他們敢出城野戰的話,不用多,我們一個主力旅在騎兵和炮兵的配合下,就能擊潰他們。”
一旁的第一步兵旅旅長李成通呵呵笑道:“他們的戰兵一共也才三千人,還沒我們一個旅多,而披甲人數和重甲人數只和我們一個主力團相當。”
“一個主力旅打他們,那還是高看了他們!”
保鄉軍的一個主力旅可是相當強悍的,比如第一步兵旅,麾下有第一步兵團和第二步兵團,其中的第一步兵團也就是改編之前的舊第一步兵旅。
該部在三袁莊戰役里,可是以區區兩千人兵力就能硬抗盧象升所部中軍七八千人而不動搖。
一旁的第二步兵旅旅長,老農民許河卻是笑呵呵道:“奈何他們不太可能出來和我們野戰啊!”
許河這話一出,在場的其他人不由得都是齊齊嘆了口氣。
是啊,宜城內那些該死的明軍根本就不出城和他們打!
說起來,他們保鄉軍攻占襄陽也有兩個多月了,這段時間里保鄉軍一直都很低調沒有南下。
哪怕是羅志學率主力在六月份下旬抵達了襄陽后,也沒有說主動南下。
為什么?
為的就是示敵以弱,想要吸引宜城、南漳一帶的明軍主動北上,然后保鄉軍再趁機出城和他們來一場堂堂正正的野外會戰,直接把當地明軍給干趴下。
但是宜城等地的明軍似乎也打聽到了三袁莊戰役里盧象升的慘敗,也陸續聽聞了裕州城外左良玉等人的慘敗,。
結果就認定了保賊軍善于野戰,死活不出城,更別說跑上來反攻襄陽了。
至于上頭的洪承疇他們雖然時不時就讓湖廣官兵反攻襄陽,從速剿滅保賊軍。
但是當地的官兵將領又不傻,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