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在長沙苦心經營的外圍防御工事,只堅持了區區三天,就被城外的楚軍盡數攻克。
三天交戰里,守城明軍死傷不小,尤其是第一天因為不熟悉楚軍的作戰方式,導致死傷極為慘重,后面兩天雖然看似好一些。
但是這種傷亡率的降低,更多的還是以避戰甚至投降所帶來的。
怎么說呢,第一天的時候,明軍,尤其是外圍突出部的明軍士兵們大多還有一些士氣,指揮作戰的明軍將領們,不少人還心存幻想。
因此第一天作戰的時候,守城的明軍打的還算是比較勇敢,采用了各種不同的辦法嘗試進行防守甚至反擊,并且一度也造成了楚軍數百人的傷亡。
但是這樣的守城方式,也是給守軍帶來了極為慘重的傷亡。
一天死傷兩三千人,這可不是什么小數目了。
但是第一天過后,隨著明軍充分認識到了楚軍的猛烈火力以及強悍的戰斗力后,再加上第一天的死傷極為慘重,這讓很多明軍,甭管是將領還是士兵們都是不由自主的采取更加謹慎,甚至更加消極的作戰方式。
反沖鋒近身混戰的情況大幅度下降,很多明軍士兵要么是從頭躲到尾,等楚軍殺上來就干脆利落的投降,要么就是一看見楚賊上來了轉身就跑。
明軍的抵抗意志,在第一天里就已經消耗殆盡了。
后續兩天的外圍戰事里,楚軍穩扎穩打,逐步拿下來長沙城外幾乎所有的戰術節點,并且兩天下來,損失都還沒有第一天的損失多。
同樣的明軍方面的損失也不多,兩天下來損失不過千余人,但是投降的人員數量卻是多了不少。
當楚軍攻克了長沙外圍的防御工事后,基于楚軍的攻城作戰的特點以及明軍守城作戰的特點,基本上可以意味著長沙戰役已經到了尾聲。
因為沒有了外圍防御工事,尤其是部分突出部高點部署的各類短袍,火槍手,弓箭手等遠程火力的威脅,楚軍完全可以大搖大擺的把大量火炮前置,直接機動到距離城墻數百米的距離上就近開炮。
城墻防御工事看似厚實,城墻頂部也有著各種防炮工事,但是面對楚賊的猛烈炮擊照樣撐不住。
更別說在開戰第六天后,楚軍還進行了多次的爆破,把長沙城墻給炸出來了兩段坍塌的廢墟。
接下來就是老一天的突擊隊突擊,這個過程里,明軍一度部署了重甲兵和火槍手作為機動兵力防著這種爆破突擊。
由此雙方一度圍繞著廢墟缺口進行了猛烈的交戰,但是最終還是楚軍技高一籌。
大楚帝國承順二年四月二十九日,楚軍經過多天廝殺后,終于殺上并攻占了長沙城的北城門一線。
緊接著朝著其他城墻以及城內重要區域挺進。
此時,已經可以正式宣告長沙城被攻破了,城內雖然還有大約兩萬人左右的明軍,但是這些明軍已經不可能再阻擋楚軍的前進腳步了。
當天午后時分,眼見長沙大局已經無可挽回,楊嗣昌最終還是下了突圍南逃的命令。
楊嗣昌本人率領若干文武高官,殘存的一千多新標軍右軍的護送下,從南城門突圍,同時還有上萬的明軍不管是有沒有得到突圍的命令,一個個都是爭先恐后的撤出長沙跑路。
楊嗣昌他們之所以還能突圍,純粹是因為楚軍并沒有完全封死長沙,特地給他們流出來了南城門,用來降低動搖守軍的意志,促使他們逃亡,降低攻城的難度,減少攻城的死傷。
圍三厥一,這也是攻城戰里一個很老套,但是卻很實用的心里戰術了。
大部分守軍其實都知道,進攻一方特地放開來的缺口背后,肯定是有埋伏的,但是大多還是硬著頭皮會從這個缺口進行突圍。
因為不突圍,會死的更慘。
隨著明軍突圍,王瞎子率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