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學在任命了第七師師長以及第八師師長后,又緊接著任命了副師長以及旅長等人員,算是把目前楚軍里最后的兩支新編的主力師的高層將領給敲定了下來。
這還不算,為了更好的統籌后續的東進戰事,羅志學根據東進戰役里的實際情況,提前設立了兩個軍級機構。
不過并沒有和以往一樣,采用東南西北作為稱呼,并且新設立的軍也不是專門負責某個方向的戰事,而是屬于野戰軍編制,稱呼上也直接采取數字番號,稱之為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
這主要是大楚帝國,以方向命名的軍,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軍級編制,而是屬于某個方向的戰略指揮機構,負責的是方向而不是說固定幾支部隊。
如北路軍,嚴格上來說,人家不叫北路軍,而是‘北路軍司令部’,其負責將領黃丁權,也不是北路軍軍長,而是北路軍司令。
一個是軍長,一個是司令,這區別可大了去。
北路軍負責的是整個北線戰事,其所轄部隊也變動了好幾次,目前有第二師、第一守備師、第三師、第三臼炮團。
如西路軍,負責的是陜西、川東方向的戰事,轄有暫編第一混成團、暫編第二混成團、暫編第三混成團,第五臼炮團,暫編第一獨立炮兵營,第二守備師、第四守備師、第九守備師。
如南路軍,負責的是楚南方向的戰事,轄有第五師、暫編第四混成團,第二臼炮團、第三守備師、第六守備師、第八守備師、第十守備師。
這三個軍,其司令目前都是陸軍中將。
北路軍司令黃丁權是陸軍中將,西路軍司令黃光茂,也是在六月份的時候被羅志學晉升為陸軍中將。
南路軍司令韓子平,也是陸軍中將。
但是羅志學新設立的第一軍和第二軍以及第三軍,這三個軍卻是純粹的野戰部隊。
第一軍,轄第一師、第六師,第一騎兵旅,第一臼炮團。
第二軍,轄第四師、第八師,第四臼炮團。
第三軍,轄第七師,近衛師,第六臼炮團。
上述三個軍,都是屬于非常純粹的野戰部隊,并且還是清一色的主力部隊所組成的部隊。
其中的第一軍,目前部署在九江一線,也是后續進攻九江乃至整個贛北的主力部隊,首任軍長由第一師師長李成通升任,并晉升為陸軍中將。
第二軍,部署在黃州府,漢陽一線,后續負責的是江北戰事,其首任軍長由第四師師長董明杰升任,并晉升為陸軍中將。
第三軍,駐防武昌,坐鎮京畿的同時,也是作為總戰略預備隊使用,其軍長由近衛師師長李東紹升任,同樣晉升為陸軍中將,同時李東紹相對比另外兩個軍長以及其他三個司令,還多了一個頭銜,那就是京畿衛戍司令。
銆愯鐪燂紝鏈榪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榪芥洿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寵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規灉鍧囧彲銆傘/p>
整編了這三個野戰軍外,武昌、江北一線的預定參戰的兩個守備師,則是名義上繼續由參謀部直轄,但是實際上第五守備師會加入到第二軍麾下作戰,第七守備師會加入到第一軍麾下作戰。
隨著三個野戰軍的設立,也讓大楚帝國陸軍再一次多出來了三個陸軍中將,再加上之前的三個司令,也就有了六個野戰部隊方面的中將。
為了體現中樞軍事各部的權威,羅志學在晉升這幾個人為中將的時候,也同步晉升了陸軍四大部部長為陸軍中將銜,也提升了海軍部部長為海軍少將銜,騎兵總監和炮兵總監依舊為陸軍少將銜。
這一次的軍銜全面提升,是因為楚南戰事的大獲全勝,羅志學封賞功臣的重要舉措。
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羅志學設立三個野戰軍,晉升了三個野戰軍長的同時,也騰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