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二世,他改革后的線列戰術,使用的還是火繩槍,只是和楚軍一樣,把大口徑火繩槍輕量化,這就是三十年戰爭期間很流行的瑞典風格的火繩槍。
不僅僅瑞典用,其他歐洲國家也陸續仿制并使用,比如英國在內戰時期就廣泛生產瑞典風格的火繩槍用于戰爭。
也就是說,直到現在,歐洲那邊的火槍手們使用的火繩槍,還是以火繩槍為主,至于燧發槍雖然也有裝備,但是數量很少。
歷史上,大概要到十七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陸續解決撞擊式燧發槍的各種技術難題,提高擊發率,降低成本之后,燧發槍才逐步取代火繩槍,但是要徹底取代,那也經歷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
期間十七世紀末的套筒式刺刀的出現,最終徹底奠定了燧發槍的步兵主力武器的地位,排隊槍斃戰術開始徹底橫行歐洲。
縱觀同時期明廷以及歐洲的火槍發展和應用,其實明王朝也沒落后太多。
都是用火繩槍,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所以,別覺得人家明王朝就不會學習仿制更好的武器裝備。
人家也不傻的!
只是吧,有時候有了先進裝備不一定就能發揮出來其作用來。
明廷最近大半年,各督撫搞出來不少槍炮,但是還是打不過楚軍,所以有時候,武器也不能決定一切。
有意思的是,這個過程里大批明軍督撫們搞出來的槍炮都落到了楚軍手里。
前期楚南戰役里,大楚帝國陸軍就從明軍手里繳獲了至少五千支以上完好的新式火繩槍,嗯,也就是仿自楚軍元年式火繩槍的滅賊銃。
此外還繳獲了大概二十多門的兩斤半野戰炮,三門五斤野戰炮,雖然這些火炮都是鐵鑄的野戰炮,但是用處也不小。
最后這些楊嗣昌花費了巨大代價才搞出來的新式槍炮,最終都落到了楚軍手中并裝備。
暫編第四混成團里所用的火槍和火炮,就是繳獲自楊嗣昌編練的湖廣新標軍的槍炮。
而這一次九江戰役里,楚軍又繳獲了一大批新式槍炮,這些槍炮也會被直接補充到楚軍各部使用。
這么說起來,其實明軍的新標軍,對楚軍的擴張還是做出了一定貢獻的。
至少那幾十門野戰炮和紅夷重炮就是能幫助楚軍緩解不小的壓力。
——
當楚軍之第一軍開始前往湖口,開始打造渡河用的船只,木筏,為后續渡江強攻湖口做準備的時候。
第七師這支尚未滿編的主力部隊也南下抵達了南康府府治星子城。
只不過駐防此地的明軍早早就得知了九江陷落,守軍幾乎全軍覆滅的消息,駐防此地的八千多明軍也只是普通的營哨兵,其中不少還是征召來的民夫青壯。
對于來勢洶洶的楚賊,他們根本就沒有頑抗的心思。
在第七師抵達星子城前夕,駐防該城的明軍就已經主動撤退了,部分乘坐船只過湖泊,然后前往湖口,不過更多的還是一路向南退卻。
第七師殺到星子城的時候,城內只剩下數百老少殘弱,而且他們根本就沒有抵抗,在楚軍剛到呢,就主動打開了城門投降。
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星子城,卻是沒讓第七師的師長黃祥斌少將高興……
因為進城后發現,提前退走的明軍把城內官倉的糧食以及金銀等都搬空了,毛都沒給他剩下一根。
雖然說還是會通過肅清作戰,針對頑抗士紳的抄沒,針對糧行進行強制性的平價征用等措施獲得錢糧,但是這也無法挽回被明軍帶走的那些錢糧啊。
就是不知道第一騎兵旅到那里了,如果抵達了德安一帶的話,說不準能攔截到星子城逃走的明軍。
第一騎兵旅和第七師雖然是一起南下,不過卻是兵分兩路。
第一騎兵旅是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