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宋祖舜的帶領下開始撤離和州防線,盡管撤退的過程里損失也不小,不過好說好歹還是在他們騎兵的配合下,成功撤出了一部分主力,其中就有至關重要的江北新標軍五千余人。
他們在騎兵的掩護下,先撤往應天府江北的,然后又撤往六合,再后來,其主力撤往揚州,一部分兵力撤往了滁州。
而第四師則是因為缺乏騎兵部隊,自身的第四師屬騎兵團比較拉跨,而配合第二軍作戰的第一騎兵旅又在合肥一線,所以對于明軍撤走也沒太好的辦法。
說起來,這個宋祖舜還是第一個在楚軍的攻勢之下,還能把主力給撤出去的,其他的先不說,但是帶兵打仗的本事比其他楚軍之前遇上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巡撫、總督之流強得多。
怎么說呢,明廷很難得的用對了一次人,盡管這一次明廷能用對人,還是因為當初的王家禎力保……
宋祖舜,這應該是最近這些年里,明廷里少有幾個軍事家了,他長期在邊關駐防,有著豐富的帶兵作戰經驗,尤其是擅長于防守作戰。
王家禎被崇禎重用,擔任南京總督后,就是向朝廷舉薦了宋祖舜為江北監軍,不過這個監軍只是一層皮,實際上宋祖舜干的事是負責編練江北新標軍。
這支江北新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陳必謙當東線總督的時候。
老早時候,之前漕運總督兼任鳳陽巡撫朱大典就搞了千把人的新標軍,這應該是明廷里比較早期的新標軍了,比史可法的安廬新標軍成軍時間還要早一些。
不過沒多久這一批新標軍就被王家禎摘了一部分桃子,被王家禎強行扒拉走了半數人。
當時的朱大典雖然也算是總督,但是這個總督在王家禎面前卻是沒什么牌面。
因為朱大典在崇禎八年的時候,就因為打流賊不利而遭到貶低,后續又因為打楚賊不力,多次被貶官……
雖然現在朱大典還繼續當著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但實際權力已經不如以往了。
更何況,王家禎的南京總督,和尋常總督不一樣,乃是總督河南、南直隸、江西、浙江軍務的。
鳳陽巡撫地區也好,漕運總督也好,河運總督也好,其實都在王家禎這個南京總督的管轄范圍之內。
王家禎當初這個南京總督,乃是可以管總督的總督……比尋常總督要高了那么一級。
你從王家禎直接加兵部尚書銜,加右副都御史銜就可以看的出來。
所以,同樣被稱之為總督的朱大典,在王家禎面前也是得乖乖趴著,王家禎要抽調鳳陽新標軍的半數兵力作為江北新標軍的基本,朱大典自然是半句話都不敢說。
后續王家禎又從應天新標軍里調了數百兵力,一起整編為江北新標軍,并邀請了當代明廷里,少有精通軍務,尤其擅長守城作戰的宋祖舜屈尊到江北監軍。
說是江北監軍,但是主要還是在江北新標軍里當監軍,以明廷官場的規矩來說,實際上就是江北新標軍的實際統帥了。
敲定了各項事務后,這個江北新標軍就開始在徐淮一帶招募青壯為并并進行訓練,王家禎也給了宋祖舜極大支持,基本是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槍炮也是盡可能的搜刮并給槍炮。
為了給江北新標軍弄槍炮,王家禎甚至委屈自己,聯絡鄭芝龍那邊,通過鄭芝龍采購了一批洋人槍炮呢。
江北新標軍初成后,王家禎也就奏請設立江北巡撫,轄和州、徐州、滁州以及揚州府、淮安府。
明廷因為朱大典一直以來表現都不咋地,在加上楚賊兇猛,再加上之前已經設立過安廬巡撫,因此為了地方考慮,崇禎也就準了。
宋祖舜因此成為首個江北巡撫,并在王家禎的支持下開始大力編練江北新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