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吳三桂在原時空里果斷投誠東擄,甘為東擄前驅的原因,和愛不愛國之類的沒啥關系。
更主要的還是遼東早已經藩鎮化,吳三桂這些明廷將領,已經變成了當地的藩鎮。
他們做事的出發點并不是說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身集團的利益。
一旦楚軍北上拿下幽州,覆滅了明廷之后, 吳三桂這些人就會失去直接效忠的對象。
到時候,就要看楚軍和東擄誰出的價碼高以拉攏他們了。
而大楚帝國的價格,是絕對不可能有東擄那邊高的。
因為大楚帝國根本不可能給吳三桂這些人封王,更不可能讓他們繼續保留兵權和地盤。
大楚帝國能夠給的,頂多就是給他們一個高級將領的實職,再讓他們保留一部分私人財產而已。
其他的基本別指望了。
大楚帝國連收買鄭芝龍, 都只開出了一個海軍少將的價格而已,吳三桂他們要封王, 這是不可能的事。
嚴重一點來說,是會破壞大楚帝國的內部利益集團的團結,動搖大楚帝國的立國根基的。
大楚帝國前腳才說非皇子不封王,你后腳就來個異姓王,這不扯淡嘛。
然而東擄那邊肯定不會有什么顧忌,別說封王了,直接把大半個華夏直接劃給吳三桂都是一句話的事。
到了極端時刻,恐怕都要承諾扶持吳三桂當新朝皇帝了……
只要吳三桂帶他們入關,那么一切都好說。
拿別人家的東西進行許諾,這對于東擄而言沒有絲毫的壓力。
基于北直隸以及遼東地區的特殊性以及復雜性,羅志學是不準備在北伐戰役里花費太多時間的。
必須盡可能的集中更多的主力部隊,集中更多的戰略物資,一口氣直接打到山海關去,杜絕東擄途徑山海關入關的可能性。
只要封堵住了山海關,那么東擄后續繞道蒙古突破長城殺進來都沒事,楚軍可不是明軍。
如果東擄敢繞道蒙古入關,楚軍就會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做關門打狗, 保管東擄有來無回。
而想要一鼓作氣完成北伐戰役,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封堵山海關,不給東擄反應過來的時間,這對整個楚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不僅僅是對戰斗力本身的要求,更多的還是對后勤供應的要求。
大軍在前面一路狂奔,后面的補給船隊、車隊也要一路狂奔以及時補充各種戰略物資。
并且這個難度會隨著北伐的持續進行,大軍越來越北上而變得越來越大。
補給難度,是會隨著補給距離而成倍增加的。
如果只是單純在江北地區作戰的話,供應大概五六萬楚軍作戰,十萬民夫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是跨過了黃河深入北直隸作戰,所用到的后勤力量將會成倍增加。
如果是一口氣殺到山海關去,這個數量還要再增加幾倍。
由此可見,后勤的難度之大。
為了順利保障北伐戰役的后勤供應,陸軍方面已經開始大規模打造新式的四輪貨運馬車了。
眾多載重能夠達到一噸,用于普通道路的四輪馬車開始被批量制造出來,還有部分專門用于良好道路的重型四輪馬車也是被陸續打造出來,這種重型四輪馬車的載重量能夠達到一點五噸。
還有大批對道路適應性更好,哪怕是在野地里也能勉強機動的雙輪馬車,更是批量生產的重中之重。
按照陸軍方面的規劃, 預計參加北伐戰役的所有部隊, 其輜重部隊要一律騾馬化, 配屬不同種類的四輪、雙輪馬車, 一個師的輜重部隊所攜帶的物資,要能滿足全師